第70部分 (第2/4页)

谢皇上。”

学子们站起来后,朱厚照对礼部侍郎崔政义点了点头,崔政义叫道:“各位学子入座。”

江夏们这才得以坐下去。

然后礼部尚书靳贵向朱厚照行礼道:“皇上,殿试学子已经到齐,臣祈皇上赐下今科试题。”

朱厚照点点头道:“准奏。”然后两名小太监捧出一个精美的木盒子走出来,靳贵跪在地上高呼一声:“谢皇上。”,然后便起身将木盒子的盖子打开,从里面取出一卷画轴打开。

在打开的那一刹那,靳贵第一个人先看见了试题,他微微愣了愣。

紧接着靳贵将试题交由两位礼部官员挂在漆红木架之上,这下所有学子都看见了试题。

而看见试题的那一刹那,江夏忍不住“噗”的一声喷出一口口水。

试题的题目是“自古感恩并积恨,万年千载不生尘。”。

大殿之中的学子全都一头雾水,有熟读四书五经的学子甚至忍不住低声叫出来:“不对啊,这不是四书五经里面的题啊,四书五经里面肯定没有这句。”

靳贵微微咳嗽了一声,一名礼部官员立刻严肃说道:“大殿之中禁止喧哗!”

众学子立刻噤声,而江夏却忍不住抬起头狠狠地瞪了朱厚照一眼,若是可以说话他肯定会骂一句:“这个。。。。。。坑爹的。”

那“自古感恩并积恨,万年千载不生尘。”的的确确不是四书五经里面的句子,它真正的出处是。。。。。。《金瓶梅》第十一回。江夏实在是没有想到,这大明朝真的有这么一个奇葩皇帝,居然用《金瓶梅》里面的句子当殿试题目,而这题目看上去却还似模似样。

初一见到这个题目,不少学子都束手无策无从着手。但是思考一下后,大家都明白总不能交张白卷上去吧。反正不管你是不是四书五经里的句子,我用四书五经的句子破题就行了。

总所皆知,八股文最重要的就是第一项,破题。即用四书里的一句话解释清楚题目的意思。

江夏想了想后突然眼睛一亮,他挥笔写道:“圣人德怨之报,何为?子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就这么一句话,题目立刻被江夏破了,并且破的巧妙。

朱厚照那题目的意思是大致就是讲人间的爱恨,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改变,是一种执着于恩怨的体现。而江夏一句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恰好应题,告诉朱厚照该如何学习圣人对待恩怨。

能够以四书对金瓶梅,恐怕也江夏和朱厚照这一对奇葩兄弟俩可以做的出来了。

ps:感谢更上楼大大的慷慨捧场,大明帝师粉丝榜再添护法一名。另外再感谢小强哥、白面书生oo、霸气糖糖、袹小风大大的慷慨捧场,谢谢你们。正式的爆发老虎定在明天,希望明天大家能多多订阅,订阅越多,老虎的爆发就越多。再一次谢谢大家的支持,今天是老虎最感动的一天。

第一百一十三章醉酒(一更)

若把殿试和现代的高考相比,无疑殿试的分量要更重一些,对人的影响也更大。

整个殿试只有一天,但决定的却是人一生的命运。

殿试应答文章要求只能用楷书,讲究方正、光圆,布局清爽,而这些恰好就是江夏精通的董书特点。

虽然黎明就到了保和殿,但交卷的时候时间已经过了正午。受卷、掌卷、弥封等官员将答卷收存,至明日起就会开始阅卷。一般来说分交读卷的官员一共有八人,每人一桌轮流传阅交叉审卷。

如果官员觉得手中的试卷好,那么他们会在试卷的末端打一个小圈,如果觉得一般就会打三角形符号,如果是差呢则是直接画一个叉。到了最后得到小圈最多的人被进行统计,然后选出十本进呈给朱厚照,由朱厚照在那十本之中钦点一甲的一、二、三名。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江夏做完试卷以后就没再想那么多,反正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自己能不能当状元那还得是老二说了算,不过若是他不把那个状元的头衔给自己,那。。。。。。哼哼。好吧,那自己也奈何不了他什么。

出了保和殿,江夏先去了一趟三里河街地九阳飞凤店。自从上次九阳丹中毒事件澄清以后,九阳飞凤店的生意不仅依旧爆好,并且店铺的营业收入明显比之前增多了不少。

江夏此次前去只是去看看九阳飞凤店旁边的几个铺子,他准备一起买下来然后扩大店铺的规模。

到了三里河街后,江夏站在街道上看了看九阳飞凤店旁边的几个铺子。此时悬壶斋的老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