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2/4页)

杆山”,海拔约两千余米。

镇巴与四川万源接壤,也与重庆的城口、云阳、奉节接近,相去不过百数十里。镇巴山高路险,境内木竹犹多,野生木竹林连山蔽林,蔚为壮观,比之蜀南竹海,不遑多让。

秦巴山区的茶叶很有名,镇巴的秦巴雾毫、秦巴毛尖,西乡县的“普仙阁牌”午子毛尖,宁强县的“宁强雀舌”等都是茶中珍品,颇有名气。

巴山产茶历史悠久,茶圣陆羽在《茶经》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巴山峡川有二人合抱者。”镇巴产茶始于秦汉,盛于唐宋,以雌鸡岭上之茶著名,故原名“雌鸡岭茶”。而泡茶以白河井泉水为佳。

据史载,东汉大将班超,于汉明帝永平年间奉命出使西域,息戈宁国,建立功勋,而被封为定远千户候,食邑镇巴,岁奉“雌鸡岭贡茶”。从此“雌鸡岭茶”、“白河井泉水”之名相传至今,名扬大西北。

镇巴因为是定远千户侯班超的食邑,古称定远城,又叫“平西城”或“班城”。在历史上,镇巴和临近的西乡县一直都是一个县,合称仍叫西乡县,后在清朝嘉庆年间从西乡县里分了出来,置为“定远厅”(相当于副县级),直到民国元年,因地处巴山深处,方才改名为“镇巴”。

镇巴的历史虽然颇有渊源,但决非通都大邑,历来人烟稀少,民生艰难。即便是现在,镇巴三千多平方千米的县境,人口仍只有二十余万。

镇巴境内有古道穿境而过,这就是“荔枝道”的南段,又称“小巴间道”、“达涪道”;向北则是开辟于秦代的“子午道”,总称为“荔枝道”,也就是当年唐玄宗为杨贵妃修的用于运送荔枝的那条“高速公路”。

原来杨贵妃是四川忠县人,忠县唐时属涪陵郡,属于亚热带气候的川东南,在当时有荔枝出产。杨玉环在家乡时便爱吃荔枝,后来她做了贵妃仍然念念不忘。

唐玄宗为讨杨贵妃欢心,下令在长安、西乡与涪州(即涪陵)之间辟了一条快道,全程两千余里,专门用来运送新鲜荔枝。

史书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她这一“必欲”下来,自己倒是饱了口福,下面的平头百姓可就惨了。修筑栈道的艰难辛苦自不必说,单是运送荔枝的苦差就使得许多差官累死、驿马倒毙在四川至长安的路上。

当年杜牧有感于唐玄宗荒淫误国,曾写下“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讥讽此事。诗圣杜甫也有诗云:“忆昔南州使,奔腾献荔枝。百马死山中,至今耆旧悲。”

唐玄宗的暴忝天物、穷奢极欲最终酿成马嵬之变,盛唐从此走向衰落。晚唐巨擘李商隐更有诗讥讽:“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一国之君最后却连自己心爱的女人也保不住,只能怪皇帝老儿自己太过荒淫昏聩,以至于福祸相继,乐极生悲。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章 山异岭邪2

历史上的汉中本属四川,南宋末年四川军民凭借着穷山恶水对蒙古人进行了长期英勇而顽强的抵抗,连蒙古的皇帝蒙哥也在合川钓鱼城下给一块石子击中而一命呜呼,可算是阴沟里翻了大船。(注:关于蒙哥之死,有数种说法,但一般均认为是中炮石或飞矢而死。)

因此元朝建立后,为了长治久安,便把汉中划归陕西属治,为的是把秦岭这样的天险除去,让四川一省无险可守。

但迁延至今,汉中的风物、语言、气候、文化都更接近四川而与陕西迥异。比如方言便与有八百里秦川之称的关中大不一样,口音并非关中话也非陕北话,而是近乎全盘川化。所以陕西的方言总的来说是关中话、陕北话、陕南话三种。

镇巴与四川万源、通江接壤,荫凉坝往南二十余里便是四川通江县境,村里人说话跟通江的四川人并无二致。

比如马大麻子骂人时就喜欢自居“老子”,喜欢说“给老子”“龟儿子”“先人板板”这样的不雅粗俗之言。

据我考证,一些小说里常见的四川人骂人时说的“格老子”其实是谬传,这在语法语意上都说不通,无法理解;应该是“给老子”或“跟老子”,因为“给”或“跟”本应是介词,四川人说“给”或“跟”和普通话的“格”很相近,因此“给老子”或“跟老子”便被误认为是“格老子”了。事实上,四川(包括重庆)有很多地方说的是“跟老子”,这与“格老子”的发音相差甚大。

另外有人认为“格老子”是“哥老子”或“啯噜子”的异读,这就与后来的四川“袍哥”扯上了关系,显然这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