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部分 (第1/4页)
如果,到了雷州以后,赵煦还是没有传到后续的指令的话,蔡道便准备抛下南征军,自己一个人乘船会汴梁城。因为,蔡道猜测,肯定是大宋国内发生了自己不曾预料到的变故,这才让赵煦到现在都一直拖着没有给自己任何的后续指令。
这可和当初,蔡道离京时,于赵煦商量的完全不同。
至于,那些已经准备在大越国安家的宋朝百姓,蔡道也只能说一声抱歉了。
南征将士即便是岭南招募而来的,可他们并不一定就能够适应大越国内过长的雨季。何况,大越国北边的边军战斗力非常的强悍,并不是已经耗损了不少兵力的南征军能够应付的。
在第一批岭南民壮在大越国收获颇丰的消息传遍整个岭南之后,整个岭南的青壮年几乎是向雷州这里蜂拥而至。人数实在是太多了,到最后,金钱不得不限定了第二批赶赴大越国民壮的年龄——必须年满二十岁,超过三十岁就不得应募了。
就是这样,金钱第二批拉到大越国的民壮就超过了五万人。
蔡道又用重金从中挑取一部分,补充到了南征军中。
可是,蔡道自己的都没有想到,他第一次要失信于民,居然是在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之后。
幸好,岭南的百姓们都能够理解蔡道的苦衷。
当然,蔡道也同样给了浙西远隔重洋到大越国的民壮们足够的补偿。
“我食言了!”这是蔡道唯一能够对这些民壮们说得话。
第509 近乡情怯
三个月的时间,奏折是从海路传递回去的。可是,蔡道一直等到了四月份,大越国雨季终于到来的时候,还是没有受到任何的回信。
在瓢泼大雨之下,蔡道是最后一批离开升龙城,也是最后一个登旗舰涠洲岛号的人。
远远望着视线中的升龙城渐渐变小,蔡道心情却一直难以平复。
除了皇城的正东门的城门和城墙都被火药炸开了一个大洞之外,蔡道并没有破坏升龙城的整体建筑。可是,蔡道却在这座城市当中留下了数个后门,万一有机会再来第二次南征的话,升龙城在蔡道的面前已经是完全不设防了。
扬帆而去。
数帆直挂沧海。
走到半路,蔡道却突然该主意了,他实在是没有脸面去见那些信任他的岭南老百姓,不单单是他对那些民壮们食言了,还有此次他带去的南征军士兵损失也不小,光是阵亡就超过了3000人,缺胳膊、少腿等失去了劳动能力的伤员更是超过了5000人,其余小伤更是无数。
当然,除了折克柔的那三千人以外,当初参与升龙城之战的东路军整体损失都不大,多数的伤亡就是出现在了折克柔于北路军当中。
其他人在劝说也是没有办法的,从这一点来说,其实蔡道和王安石是一路人,一旦决定的事情,就是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船人多嘴杂,因此,这一次并不是视察夷洲岛基地的好时机,不过,却是回家看看的好机会。自从元丰六年之后,蔡道已经近十年没有回过这个时代的家乡了。
虽然平时都有书信往来,可是,蔡喜如今年事已高,蔡桶和蔡板也有十年没有见过自己的爷爷了。
该是回家好好看看的时候了。
虽然蔡道更想念后世的那个家。
近乡情怯,蔡道还能忍得住,可蔡桶和蔡板一看到仙游港外繁花似锦、海船如梭的场面,忍不住留下来热泪。这都是他们的公子蔡道的功劳,仙游县唯一的出海后,就在孝慈里,虽然这里的地理位置并不优越,也不是什么深水良港,可这里有如今的仙游蔡家造船厂,有蔡道一个人也足以让其变成繁华的城市。
事实,也的确是如此。
蔡道近十年未还乡,可有一位官员却是在仙游县足足干了四个任期,却还是没有主动高升的念头。
这个人就是王巩,他自从因为蔡道而从岭南迁官于此,就彻底爱了这一片人间乐土。而朝中的两派大臣们似乎也忘记这位前朝宰相之子。
对于王巩的态度,保守派和变法派官员的意见居然出奇的一致。这也就导致王巩在仙游县里的政绩被两派文人联手湮没了。
王巩却是一点也不在意,他已经超脱了这个时代整个文官阶层的精神状态,就是身处于杭州的苏轼,开始开怀洒脱,可是从他其间的诗词当中,还是能够看出一些这个苏大胡子对于自己未能入京担任丞相的遗憾。
可王巩是真得不在乎了,他甚至连诗词都不大作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