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部分 (第2/4页)

里逼着自己去在内院外院交接的门口,望着一群的护院,挑出来一能当夫君的汉子,多艰难。越着急,越挑不出来一个合心的。

被双冒看不上,池二郎一点都不觉得丢人什么的,他还看不上这个连笑都难看的丫头呢。主仆两人的官司只当不知道。

反正这位理解出来的意思,就是夫人在乎他已经到了,不容别人染指多看一眼的地步了。

看到自家岳父大人的时候,都忍不住把自己放在了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上。特别的超脱。

没看到吗,夫人再怎么同岳父亲近,还不是亲手给岳父找了个继夫人,相当于亲手把岳父给了另外一个女人。

而他池二郎,自家夫人可是一点送人的意思都没有,而且就被看一眼,都容不下呢,相比之下,孰重孰轻还用比较吗。

每每如此安慰自己的时候,池二郎哪心情都是超爽的。

当然了这位定国候也不是每日都这么无所事事的,六月大朝的时候,定国候上书圣人,定国侯府威望不足,财力不济,养不起那么多的部曲,且国泰民安,将士都该为国家,为朝廷效力,这些私人武装留着做什么呀。

请求圣人亲自指点帮着把这帮人给安置了。

池二郎的折子,在吏部自然不会被压下来,人家吏部尚书可是这位定国候的大伯丈人呢。

所以回复很快,圣人御笔批复,准奏。愿意为国效劳的,直接归为朝廷奉养,划为军户。不愿意继续当兵的,看其在侯府期间的功泽,归为良民。回乡种田。

此举让池二郎再次名噪一时。在圣人那里刷足了好感。就看圣人给定国侯府的赏赐,就知道,圣人对这位定国候有多恩宠,可以说是继华爱卿之后,朝堂上的另一位爱卿。圣人的好感不容易博取,没看到这么多年,就出来这么两位爱卿吗。

那些手上还有私兵的人家,恨不得把池二郎给拆了,他这是把他们这群人给当垫菜板子的的了呢。他这么一手在圣人哪里把好都给买了,可把他们给卖了呀。

圣人御笔亲批的。什么意思呀,就是圣人要解除私人武装。(未完待续。)

第六百六十八章 在恩(求月票)

要说体察圣意,没人比这位定国候更能够钻空子了,当然了人家也够舍得,随随便便就把祖宗留下的那么点根底给交出去了呢。

最关键的是人家才当了几天定国候呀,竟然把偌大的侯府给掌控的如此之透彻,愣是把这么大的事情,就这么随随便便的给定了,

而定国侯府池氏一脉,竟然没有一个人出来说句反驳的。这样的人谁不掂量掂量呀。定国候好手段,好心计。妙人呀。

而圣人也是给妙的,可以说这位定国候怎么体察他这位圣人的心思的,这位圣人就怎么按照这位定国候的喜好给的奖赏,可谓是君臣相得。

定国候府里面,芳姐被圣人亲笔御赐的一品夫人。虽说是夫贵妻荣,定国侯夫人就已经是诰命了,可御笔亲封的则又不一样,这等荣耀让定国侯府的女人们看着眼睛发酸。

包括太夫人在内,自家儿子给自己也挣了诰命,可跟儿媳妇的比起来,差远了。儿子才二品,儿媳妇都一品了。这个赏赐耐人寻味呀。

华府池府都为了芳姐的一品诰命高兴,为夫华老尚书那眼睛愁得都要黏在一起了,千想万想,就没想到自家孙女还有这等好运气。

当初老尚书都想弄个犄角旮旯把孙女给嫁了,好歹不说,他们华府能唬的住,护的住,不是,可如今好了,一品,就那性子,再有这身份,惹出来的麻烦。那就不是他们华府,还有定国候府能扛得住的。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老尚书愁得已然是满头白发了。可惜没人能理解他老人家煎熬的心境。

就没人知道华府还有人因为孙女爬的太快,身份太高而愁得吃不香睡不着的。人呀果然境界不同,挂心的事情也不一样。

这位华老尚书如今每日里都要到二房的华二老爷那里询问一番,自家儿子的园子里面有没有新的成果出来。真心的盼着,他家儿子在孙女闯出来更大的祸患之前,倒腾出来点能够惠及万世千秋的好玩意。好给这位孙女抵罪用。至少能保证华氏一脉生生不息,也只能在这上期盼一下了。不然他老人家真的不安心。

逼得华二老爷都上心了不少,自己老爹怎么这么重视农耕呀。都致仕了,还这么督促自己这个儿子,真是让人敬仰。

如今满京城都在琢磨这位圣人的心思呢,什么意思呀,满京城哪个有点根底的不知道这位华府四娘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