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部分 (第2/4页)

示对于他家御史玄外祖父的回护之情。

盐从哪头咸,嘴上不说心里要明白,这个形式必须走一遍。她领冯老御史的情分。

御史对于芳姐两口子懂事,表示点头肯定。总算是不辜负恩师所托,要知道恩师的孙女做的是人家的继母,恩师之所以开口让他抚照这两口子,何尝不是给他家孙女做脸。拉人情呢。恩师他老人家也怪不容易的。

当然了御史大人顺便把这位曾经被传出个性狠辣,貌似夜叉。如今又被洗白,样貌秀美的同知夫人着重看了两眼。算是确认一番。

看上去斯斯文文,秀秀气气的,可不像心狠手辣之辈。就说尚书府的娘子,长得怎么肯能那么离谱吗,要知道老尚书同华侍郎都是中人之资,子孙怎么会相差太远。

可就是这么一个柔柔弱弱的女子,一手带领一群拿着木棍子的乡民,打退了五百人的土匪。

当然了这个五百是个接近的实数,要知道守备大人的折子上。可是说的几千人的匪徒呢。

御史大人查证之后给了五百这个数字的。御史大人看到芳姐的一瞬间。就把这位娘子在辽东做的事情撸了一遍。对于娘子的评价,一时间不太好肯定。人同事连不到一起呀。果然人不可貌相呢。

芳姐大大方方的不怕人看,何况还是个长着胡子的长辈呢:“四娘见过大人,多谢大人一路来对小弟的照顾。”

御史大人撸着一把胡子:“不必客气。府上郎君知书懂礼。一路来倒是多成他们陪同。本官甚感欣慰。”

客客气气的几声,芳姐就退下去了。也不是那么拔尖要强。很不错,懂规矩的妇人吗。

池二郎陪着这位御史大人说的都是东郡的民情民风。话题轻松惬意。

倒是御史大人告辞的时候。客气的说道:“本官来东郡一些时日了,说起来本官就要回京复命,不知道府上的郎君,是否同本官一同回京,郎君若是有此意,怕是要早作行程准备。”

池二郎:“多谢大人提点。下官还要询问一下府上内人同内弟的意思。”

御史大人眼皮都没有抬,怕是八成这两位华府郎君不会同他一起回京城了,到是多少对老尚书府的子弟佩服不少,怎么说东郡也不是一个多太平安定的地方呀,怎么就舍得把两个亲孙子扔在这里呢。

难怪人家尚书府人才辈出,原来人家的子孙也真的豁得出去。太美好的误会都是这么来的。

池二郎去夫人那里之前,先去找了自家书房里面写大字的亲小舅子:“五郎可真努力,还在写大字呀。”

五郎抬起脑袋,漆黑的大眼睛萌萌一片,就四个字:“勤学不倦。”

后面在加上一句:“祖父教导五郎的。”

池二郎点头:“五郎这字可真不错,姐夫同五郎比起来当真是汗颜呢。或许姐夫也该同五郎一样勤学不倦,可惜姐夫没有五郎的好定性,总是不能专心。”

对他多好的姐夫呀,怎么能留下这种遗憾呢:“姐夫可以同五郎一起练大字。”

池二郎的脸上都是三岁孩子能看出来的懊恼:“姐夫没有五郎的定力。”

五郎攥拳头:“五郎会监督姐夫的。”

池二郎袖子里面的拳头攥紧,果然是亲小舅子:“这可是一项长久的事情,怕是要麻烦五郎了,姐夫先谢过五郎了。就怕耽误了五郎的学业”

华五郎再次有了被人需要的膨胀感:“有五郎在呢,姐夫不必担心,不会耽误了五郎的学业的。”

池二郎才满意点点头,最后愉快的决定,明日晚上的时候再通小舅子一起学习共同进步,然后才去屋子里面同芳姐说御史大人要邀请三郎同五郎同行的意思。

芳姐:“说起来三郎同五郎在这里,真的不太合适,可若是让五郎回去,身边没有大人我是不放心的。”

想到自家爹爹做的事情,芳姐还加了一句:“我可没有爹爹心那么大。”

池二郎表示:“五郎那里别说夫人不放心,就是我也不放心的,回头我去衙门试试,若是能争取护送御史大人回京的差事,说不得能顺便把五郎护送回去。”

想也知道守备大人不会把这个差事给她的。芳姐也知道不太能成的主意,关键是她舍不得五郎,抿抿嘴到底没有说什么让池二郎上火的话。

只是担忧的说道:“三郎到是说过,要等我生产之后在回京城,那样的话,怕是要等到过了明年的三月之后了,就怕家里大人惦记他们两个。不太放心。”

池二郎心说三郎在这里终究不太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