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部分 (第2/4页)

时间进入到了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即便是地处北方的京城也感到了闷热,许多人都不再出门。朝廷也有了旨令出来,改早朝为晚朝,每日黄昏用过饭后再商议国事。这也是唐枫实在受不了这个办公制度而新创立的规矩,所以大早上的京城路面上的人很少。

可是今天却有些不寻常,空旷的街面上出现了一支顶盔贯甲的队伍,只看他们打出的杏黄色小旗,路边寥寥的几个行人就知道了他们的身份,正是现在大明事实上的主人,安国公唐枫。见到安国公突然往东边而去,百姓们都充满了好奇,也有知道内情的却笑着跟旁边的熟人小声地道:“想必安国公又要去看那些秘密武器了。”

北京城东郊三十里外,原来的人家都被安置到了他处,现在这里已经被官军控制。足有千人之众,手持各式兵器的官军,不时还有数十个拿着弓弩的人走动巡哨,使得百姓们都不敢靠近此处了。这里便是朝廷新设的火器局所在地了,为的就是帮大明造出更加犀利和灵便的火器来。

这当然是唐枫定下的主意,要想与终年生活在马背上的金人作战,只靠骑兵和步卒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何况这次大明是想主动进攻,完全没了地利和城池的后盾,那就只有在武器上动脑筋了。而作为杀伤力最大,而金人尚不放在心上的火器,这个时候就成了明军的杀手锏。只不过现在大明的火器多数尚不成熟,不是威力过小,操作太过复杂,就是太过沉重,完全无法长途作战,所以唐枫就想到了让专业人士对此进行改良。

之前有了徐沧之父的成功,唐枫知道那些工匠不能小视,虽然在有些方面汉人比不过西方诸国,但那只是官方的,其实在民间未必就没有能造出更好火器的人才,只是因为官方的不看重而使得他们没有用武之地。所以此番唐枫便给人下了指令,让他们将原来已经赋闲在家的老匠人都请了回来,并在北京城郊外开办了这么一个火器局的研究所。

因为此事关系着对金战争的成败,所以唐枫又派来了不少的三大营将士守卫,不得让人轻易靠近,另外也因为火药的危险性,所以这火器局的选址也很是偏僻。不过这么一来,倒使得那些匠人们更加的安心,研发的进度也算不低。

每隔一段时间,唐枫就会亲自赶来看看这里的进度,一方面是给匠人们打打气,另外一方面他也会给匠人们提供一些参考意见。虽然对现代武器唐枫是个完全的门外汉,可是总也是知道一些东西的。虽然这些在现代这个资讯发达的年代根本不算什么,可对古人来说却也是一种极大的突破了。有的时候,科学发明往往就来自于某个人的灵光一闪。而唐枫的一些提醒对那些匠人的帮助是很巨大的,他们完全没有想到过原来火器还有这么一种造法,虽然有些困难,但比起以前的毫无头绪却是要强得多了。

今天,又是唐枫赶去火器局视察的日子。他身边跟随的都是从三大营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好手,原来的护卫现在都已经在各卫所里当上了中级军官,也算是给他们谋得了一个发展的机会。而现在这些护卫对唐枫也极其忠心,现在武将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朝中已经与文官分庭抗礼,甚至更胜一筹,这可与唐枫的支持分不开。这些人也知道只要跟着安国公,自己也会有出头的一天,自然更是忠心耿耿了。

来到目的地,早就有局里的官员出来相迎了。在介绍了一番这段日子火器上的改进之后,官员就苦着张脸说道:“国公,那从佛郎机得来的火炮好是好,但是我们想仿造出来却是极难,它们的零件太过精巧了。”

这是唐枫上次来时提到的一件让他们注意的事情。随着海禁一开,海外诸国对大明所产的茶叶、丝绸等物品的需求大大地增加。象佛郎机这样的小国家,自然是不可能拿出大量的金银等货币的,他们自身还在进行着资本积累呢,而大明现在所需要的粮食他们也拿不出来,最后还是唐枫指定要他们的火炮的。因为唐枫很清楚西方国家现在的火器已经远比大明要先进,既然只靠自身发展不出来,就要借外力了。

这个时候还没有所谓的保密原则,佛朗机人又对大明的产品很感兴趣,便拿出了数十门的火炮和不少的火枪用来交换。这当然只是杯水车薪,无法改变明军武器的整体面貌,但是唐枫也没指望单靠交易来提升军队的武器,他想到了另外的手段,那就是山寨。

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上,建国后的共和国也没少做山寨的事情,这方面显然古人就是有着基因的,再加上那时对知识产权什么的完全没有概念,做这事就更理直气壮了。不过唐枫没想到居然还会出现这么一个问题,居然无法模仿他人,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