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2/4页)

合他自己目的的教学方法。

从一开始,他就对约翰·杜威的〃实证〃哲学感兴趣。他认识到成人唯有深入到学习的过程之中去,才能学得最好。他不相信传统的填鸭试讲课的教学方法。他要求卡耐基课程的教师不得一味地只顾自己讲课,他告诉他们,讲课只是企图把教师的知识强加在学生身上1965)等。有有神论存在主义和无神论存在主义之分。它不

卡耐基各班也深切地了解个别差异的存在,因此要学员从各方面来和自己受训前的感觉相比较,而不要和其他的学员相比。不与看起来进步较快的同学相比,可以防止学员产生己不如人的感觉。教师帮助学员的方法,是让他们知道自己每一堂课的进步情形。在头几堂课中学员就已经订了自己的目标,教师记住每个人的目标,并且指出以后的课程,将会怎样有助于达到他们的目标。

卡耐基要求教师强调可能获得的益处,指出每一次的学习如何能培养技巧,展示改变态度可以产生的效果,以此来诱发学员产生达到他们目标的动机。学员每一次发表谈话,教师都指出其进步的地方。如果某一位学员表示他之所以参加卡耐基课程,是希望在工作上能和属下相处得更好,如果他在谈话中说他已经应用了某项人际关系原则,教师在讲平时就会说:“在这件事上确实表现了你非常重视同事关系的感觉。〃这就表明了对学员领导方法的赞扬,并且为学员赢得了全班同学的赞誉。

卡耐基课程的教师都是积极的、善于鼓舞人的,并且乐于赞许人,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他们非常注意适时地增进每一个学员的能力,在学员发表谈话之后,教师做非常简要的讲评——通常只是三言两语——为这个学员及全班同学点明他的重大成就是什么。卡耐基认为名。

如果学习仅限于教室内,那么卡耐基课程就和其他的补习班一样了。但是卡耐基课程和其他的补习班有根本的不同,因为学员要把所学到的东西带进他们生活的每一方面。辅导学员确实地把所学到的东西真诚地、有意义地运用于生活中,是教师的责任。卡耐基的课程结构是由简单渐进到复杂,而且在课前、课间以及课后都加以应用。例如,先在一堂课中讨论人际关系中的某项原则,课后研读有关的文字资料,在下一堂课之前加以运用,然后在上课时提出报告。而且由于课堂中所产生的群体推动力量,学员几乎都是自动自觉地去实际应用。

卡耐基机构已退休的主管教学的副总裁格瑞·鲍丁指出,卡耐基的教育哲学基于好几项主要的心理学原则:卡耐基课程是遵循皮尔土和詹姆斯的教学法而订定的实用教育课程。但它并不探究教学程序中的心理学道理,而是直截了当地提出容易了解的原则,让学员去遵行。举例来说,教师要学员选择一个他自己了解并渴望演说的题目。这个原则背后的哲理是:一个人谈论他所熟悉的事物,会觉得自由自在,而且会有自信心。这是深层次的理论分析,而学员只知道这是自己选题目的实用办法而已。

戴尔·卡耐基设立每一个班都有一个宗旨,即提供学员有助于达成他们目标的技术。教师使用的方法、技巧以及工具等等,也都要接受彻底的训练,以协助学员达到他们学习的目的。有一样事情是可以确定的:卡耐基课程绝不是机械的、呆板的。卡耐基坚持必须先求内心的成长,然后才形之于外的原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开创心学学派。认为道德

戴尔·卡耐基的训练是基于对人的本性的分析:人能自我肯定、视自己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并能够因为了解自己而达到目标。这样的想法在教室中都能切实地实践起来。学员知道了鼓励别人的原则,他们渴望有力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从而觉得更有自信,变得更快乐,使自己成为对社会有更多贡献的一员。生活变成了挑战,工作不再呆板无趣,而家庭的关系也变得温暖、有意义。

卡耐基教学方法也借用完形心理学学派的理论。完形心理学家认为,我们应该考虑到一个情况的整个形态,而不是考虑这个情况中的各个组成部门。他们认为:“整体美比它的各个部分的总和要大。”

这个观念通过教师而运用于卡耐基课程中,也就是教师关注的是整个的个人。大多数传授说话或公开演说的训练班,用了很多时间谈怎样和听众的眼光接触、脚的位置怎么放、怎样运用讲稿大纲……以及其他诸如此类的事。而卡耐基课程所注意的,则是教人克服畏惧、表达真诚、传达热忱,以及在讲演时注意听众一般的反应。因此督教教条,认为人生下来都是有罪的,只有信仰上帝才能得

卡耐基教学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