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2/4页)

子女的你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每当你在年终给父母一大笔钱以示孝心,希望他们能买点营养补品,或者买套保暖内衣等等的时候,他们就会把这笔钱放入储蓄的心理账户中,往往会把这笔钱存入银行,不舍得花。这个时候你不妨将这笔钱分若干次以小额的形式给他们,比如将原来一次性的3000元分十次,每次给他们300元,这样,这300元就会被归入零花钱的心理账户里,说不定他们就会将每次的300元花到日常的饮食起居的开销中,这个时候你的孝心就得到了真正的实现。对政府来说,如果要刺激消费,也可以鼓励企事业单位发奖金的时候以若干次小金额的形式发放,这样一来,较之一次性大额奖金,人们更愿意将这些小钱投到日常的消费中,而不是把它们存起来。

如果你想少几分正常,多几分理性的话,你应该明白,钱是没有记忆的,不应该人为的将同样的钱打上不同的记号,而要对不同来源不同时间和不同大小的收入一视同仁。

*************************************

本章小结

由于心理账户的存在和效应,在两种等价的情况下正常人往往会做出自相矛盾的判断和决定,离理性有很大的差距。如何才能改进和避免类似的欠理性行为呢?首先,通过阅读本章的内容,想必你已经对心理账户所导致的欠理性行为误区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错误的存在正是改进和避免错误最好的办法,如果我们对发生在自己行为上的误区一无所知,那么又如何谈的上改进和避免那呢。同时,你要知道,钱是具有完全可替代性的,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和买彩票中的奖如果数值相同是没有差别的。所以,不应该在有了意外之财的时候大手大脚,也不必对自己的辛苦钱看得太紧;对于大钱和小钱也应该一视同仁。除此之外,我还要介绍一种将会贯穿本书的方法——换位法。虽然这个方法没有齐天大圣的七十二变那么玄妙,但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决策的作用却不一定较之逊色。这个方法的本质就是换个角度思考,考虑如果自己处在相反的或者其他的情形时会如何决策。

如果你想少几分正常,多几分理性的话,可以采用换位法,换个角度看问题,看看自己的决策是否和原来一致。

让我们来用换位法分析上面几个例子。在开头的股票的问题中,如果你像正常的傻瓜一样辗转于是否要抛售一支却又不忍心割肉的股票的话,运用换位法,想想如果你现在并不拥有它,是否会将它买进来呢?如果在你不持有它的情况下,你愿意把它买进来,那么你现在应该选择继续持有;如果你觉得如果不曾买进这只股票,你根本不会要买这样的垃圾股,那么你现在完全应该当机立断地把这个“烫手山芋”卖掉。利用换位法,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同样的问题,你在两种等价的情况下所做出的决策就是一致的、不矛盾的,你的行为就是理性的。有必要说明一下的是,换位法之所以在这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在我们的股票交易例子中,无论是买进还是卖出,都是不包含交易成本的,也就是说买进卖出都不需要任何附加的手续费。在这样的前提假设下,可以用换位法来帮助你做出更加理性的决策。但是如果股票交易需要手续费或者有交易成本存在,那就另当别论了,即使刚开始你不卖掉,后来妻子不小心卖掉以后你又不买进也没有什么不理性的。

在听音乐会的例子中,如果你发现自己弄丢了音乐会票,在你犹豫不决考虑是否还要再买一张的时候,你也应该用换位法思考,想想如果弄丢的是相同价值的其他的财物,比如电话卡或者现金,还会不会影响你去欣赏音乐会呢?如果不会的话,即使现在弄丢的是音乐会的票子,你也该果断地重新买下票子,好好地让自己饱餐一顿艺术盛宴。

【第二章 你买过没用的东西吗?】

合算交易偏见

你买过没用的东西吗?——交易偏见

购买决策占据了我们日常生活决策的很大比重。通常,我们总认为自己在判断是否购买某件物品时衡量的是该物品对自己的效用,也就是说这样东西有没有用。可是仔细想一想,你买的东西都是真的有用的吗?你会买没用的东西吗?

合算交易偏见

看看你怎么回答:

冬天即将来临,正常的傻瓜和爱人商量,打算买一套新的九孔被。他们知道商店里有三种款式可供选择:普通双人被、豪华双人被和超大号的豪华双人被。因为就两个人住,他们打算买豪华双人被,这种款式的被子无论尺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