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部分 (第2/4页)

“客气了,请坐吧老陆”

“您难得来一回,听说您来了我把这两年的账册都给您拿过来了,您看看核对一下,如果方便您赚的那些钱什么时候带走”陆吉也是一个忠厚的人,他知道眼前的人才是他最大的依靠,所以并不敢贪墨任何属于韩通文的钱财,也不敢私自决定任何事,即便韩通文不在,也是书信联系之后求取韩通文的意见。长安的一家醉仙楼也是在征得了韩通文的同意之后才建立的,这家醉仙楼也让陆吉感受到了眼前这个年轻人的能量,大唐豪商刘创不遗余力的帮助,在长安最繁华的地段,建起了一座酒楼,由他的儿子亲自负责。

“那些钱给了胡山他们吧,胡山现在需要不少钱”

几人又是一阵畅聊,布置好醉仙坊和镖局,已是深夜,陆吉和胡家三兄弟虽然极力挽留韩通文一起吃饭,但韩通文还是选择了离开,毕竟他现在属于青崖书院。手里抱着酒坛,这可是窖藏的好酒,有钱也买不到,一路哼着小曲儿心情愉悦的往回走。

第二百二十一章 门生故旧

又是连续三天的赶路才来到了长安境内,隔着尚远,便可以看到龙首原上辉煌的宫殿,那便是大唐全力的中心,大明宫!李安的身体还算可以,也终于坚持到了长安。

太玄书院位于长安城十里外,四年一次的四大书院是大唐所有文人的一件盛事,不止大唐所有士林精英会参与,就连六位文宗和皇帝也会齐至,整个长安城所有的文人墨客都以能亲眼见证这一场盛事为荣。

青崖书院的车马距离长安城尚远,而且李安也没有想要进长安的意思。

此时的李安正在给韩通文季若璞二人讲一些长安的美景

“华岳仙掌,骊山晚照,雁塔晨钟,曲江流饮,灞桥风雪,咸阳古渡,草堂烟雾,太白积雪,这八景算的上是天下闻名”

“而今是六月天,观太白积雪则是一个好的选择”

“太白山南连武功山,于诸山中最为秀杰,冬夏积雪,望之皑然,即便是三伏盛夏依然白雪皑皑,银光四射。白玉山头玉屑寒,松风漂浮上琅云。云深何处高僧卧,五月披裘此地寒。”

老头子口若悬河,季若璞听得身临其境,或许是自心底里厌倦了雪,韩通文并没有多少爱好,倒是对老头子口中的曲江流饮颇感兴趣,据老头子说曲江池两岸楼台起伏,宫殿林立,绿树环绕水色明媚,每当新科进士及第皇帝总会在这里赐宴,新科进士在这里乘兴作乐,放杯于盘上,放盘于曲江,盘随江流,转至谁前便执畅饮。

不过在韩通文看来,不怎么样,他最想做的不是把酒放在盘子里和别人一起喝,这么好的东西,能独享就独享,但是如果把他自己放在大盘子里流于曲江那才美,当年王羲之曲水流觞有了万世流芳的兰亭集序,不知道自己流一回会不会有什么大作,只不过自己的大作貌似都是盗版。

“山长大人,前方有人拜访”青崖书院的随从书童禀报道

“看来是故人啊”刘可定笑道

韩通文看的比较真切,有不少人都聚集在前方的凉亭之中,甚至凉亭之外还有不少人,足足有三四十人,快入伏天,天气炎热难耐,但这些人却已不知在这里等候了多久,个个神色兴奋额头淌着汗珠但是没有一个离开的。

尚且离着远,一群人便朝着李安的车架走来。

为首的是张凤源和另外一个年约五旬的老头子

“青崖书院肄业学子在此恭迎李先生,刘先生”一行人朝着车架大礼参拜。李安每隔四年都会前来长安参与这四院会试,这些人自然是知道的,肄业多年,入仕之后更是政事繁忙,虽然念及师恩却无暇发分身,今日李安到长安,这些被青崖书院培育的学子怎能不来,何况,他们到现在在朝堂上也还承受着青崖书院的余泽。

李安弓着身子,在韩通文的搀扶下下了马车,脸上也是带着一些激动,眼前这些人都是青崖书院培育出来的精英,也是青崖书院的支柱,自己在青崖书院四十年的功绩就是这些大唐的国之栋梁。

“好,好!”

众人将李安和刘可定迎入凉亭之中安坐,一阵寒暄,这些人不是武界有头有脸的人物就是在朝廷身居要职,今日都没有穿着官府,一阵寒暄之后,因为要赶往太玄山,所以除了寥寥三人其他人都尽皆离去。

其中有一人韩通文认识,正是曾经去过青崖书院,武殿的三长老,张凤源,另外两人一个年约五旬,身上带着一种威严之色,显然身居要职,还有一人正直壮年,气度华贵。在刘可定的刻意介绍之下韩通文知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