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部分 (第2/4页)
啸也给孙氏叔侄留下了足够的支用的银钱,而二人又接了云啸偷偷塞给的一百两银票,自是千恩万谢。
※※※
进了繁华的步云县城,来到“杯口大街”,先没有进立chūn巷,而是来到了大街上,只见一家家店铺鳞次栉比,很容易便找到了“云氏米行”的铺面。
高大的门楣上一块黑sè的木匾,上书“云氏米行”四个字,一个宽可进出一辆大车的店门以及一扇雕花木漆窗棂的窗户,糊着细麻纸,上面还贴着百鸟朝凤的剪纸。
整个“云氏米行”的门脸既大气,又不奢华,稳重中带着低调,云啸看了很喜欢。
也就是这一会儿功夫,店里面的伙计就看见了云啸,他们当然认识云啸,因为店里的这俩伙计正是姜二伯的两个孙子姜家成,姜家章,俩人浑身上下收拾的干净利落,小衣襟短打扮,头上戴着蒲帽,一脸的jīng明相。
随着姜家成,姜家章的迎出,店里陆续走出俩人来,正是云平和姜二伯,那几个工匠师傅到是没见,想必是干完活,结算了工钱,便走了。
兄弟二人十几天不见,再见,都颇为兴奋,互相一拍对方的肩头,哈哈大笑,此时无声胜有声。
随即姜二伯也来见礼,嘴里道:“多亏了小云哥收留了家成,家章俩小子,只是这事尚未让小啸哥知晓,老朽这里见过了。”
云啸一扶姜二伯,道:“家成,家章两兄弟,我大哥满意,我也很喜欢,以后便让它俩负责这前台的招呼,迎送,进出款项。”
姜二伯千恩万谢。
几人簇拥着云啸,云平进了店。店内空间颇大,这是一幢新建的木制结构的大房子,高有二丈五尺,头顶的房梁交错,雕梁画栋的,足可见请来的木匠师傅的水平。
屋子里,本来是用来摆放米粮袋子的地方空着,正对大门的是一个木制柜台。云平笑道:“这账房先生之一职便暂时由我充任了。”
云啸道:“那咱们去后院看看。”这时,店门口一个老妪,挎着个菜篮子,站在门口颤颤巍巍地问:“有米吗?”姜家成立刻迎上去,歉意道:“大娘,我们这店新开,这米嘛……”
云啸接话道:“今天下午,米粮就能运到,大娘你下午来。”那老妪又问:“不知柜上的米粮如何个价格?”
姜家章道:“我们这是新开的米店,粮食尚未运来,不过,大娘,我们这儿的粮价绝对不会比其他粮店高的。”
那老妪这才走了,姜家成道:“这是今天第十九个来买粮的人了。”云啸道:“不用急,粮食今天下午就能运来。”众人皆是欣喜。
又参观了柜上后面的改造的建筑物,除了防雨防鼠的粮仓外,后面还有几间休息的房间,也是崭新的,原来韩宅的房屋此时已是不见了踪影。
第134章 燕子楼
() 果然,到了下午时分,孙鹏举押着的运粮车队就进了步云县城,按照云啸留下的地址,打问了几个面善的人,终于找到“云氏米行”的外面来。
一共是五辆大车,运了二十五石粮食,共装了二十多袋。一共是雇了五个赶车的,再加上孙鹏举,共六个人。云平,云啸和姜家两兄弟连忙出来卸粮,加上孙鹏举等人帮忙,不大一会儿就卸完了粮,留孙鹏举等人喝了口茶水,打赏了几两银子,孙鹏举便带着空车返回皇林镇了。
这次的二十三袋粮食,包括十袋大米,十袋面粉,一袋豆子,二袋玉米。“云氏米行”卸粮闹出的动静,引起了街上人们的注意,粮食刚在店内放好,打开了袋口,便有人上门来买粮。
一问,大米一石一两三钱银子,一石是十一斤,核算过来不到一钱三分银子一斤;而面粉与大米同价,豆子稍贵,是一石一两四钱银子;玉米便宜些,一石一两二钱银子。
随后,买粮的就络绎不绝地上门了,买粮都是一斤,半斤的买,也有一次买几斤的,这样的人家想必人口多,家底厚实。
“云氏米行”的粮价与步云城内的其他各家粮店的粮价是一样的,但不同的是,由于存货不多,所以其他各家粮店只开门到中午午时便打烊了,而且在这些粮店买粮还得排队,店伙计的脸sè便不好看,若能暗暗塞几个铜子儿,便能提前买到粮,大家是敢怒不敢言,谁让米少人多呢?
当附近的人口口相传,“杯口大街”上有家“云氏米行”,售价不贵,且是一直开门到午后申时,服务态度好,还不用塞钱,店里的伙计,先生效率高,来买粮的人都不用排队。
另外,城内的几家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