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页)
鲋适顾�谡庖宦飞咸�降亩际窃廾溃�衷谌绰俾涞搅�ぷ鞫颊也坏剑��醯迷谌嗣媲盎崽Р黄鹜防础D茏稣饷创笠桓銎笠档睦习迕厥椋�退愀冻鲆恍┐�郏�彩侵档玫摹�
中国教育怎么了 就业之忧(3)
很快,她成了老板的情人。她知道老板看上她的原因,因此当老板提出这个要求时,她没有拒绝。她需要给辛苦养育自己多年的父母一个交代,更需要在熟人和同学面前气宇轩昂地活着,而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一份看上去很有分量的工作的基础之上,没有工作,什么都是白搭。她知道自己与老板进行的是纯粹的交易,但这代价高昂的交易带给她的是高回报——一份可以让人羡慕的好工作。
这两个极端的故事经常牵动我的神经,为了一份工作,多少大学生的梦想被毁灭,多少纯洁的灵魂被玷污。这两个故事也带给我思考:找工作,真的就那么难么?为什么会那么难,问题出在哪里?
找工作真的很难。官方报道说,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会超过600万人,加上前几年沉淀下来未就业的480万毕业生,2009年需要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据报道,暨南大学曾经举行过一场专场招聘会,1200个岗位被万余名大学毕业生争抢;华南农业大学的专场招聘会,1500个岗位被万名大学生争抢;另外一个专场招聘,1300个岗位被万名大学生争抢,这几场招聘会的录用比例均在10∶1以下。10个大学生争抢1个职位,这绝对不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另一场招聘则只能用“残酷”来形容了:广东一家企业计划招聘15名卖猪肉的员工,竟然有1500名研究生投送简历,展开竞聘,最终脱颖而出的人,全都是名牌大学的研究生。
1500名研究生竞争15个卖猪肉的岗位,平均100人中仅有一人能笑出声来!看了这则新闻,就算是天生乐观的人,也无法再乐观了。
有一位朋友看了这些新闻后打电话问我:“100个研究生争夺1个卖猪肉的岗位,这算哪门子事情啊?这大学还有什么意义吗?”
大学当然有意义,关乎国计,关乎民生。但看见广州街头有15个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在卖力地杀猪卖肉,你也会发出同样的疑问:费尽千辛万苦、耗费父母一生血汗,好不容易读了个可以光宗耀祖的研究生,结果却不得不去卖猪肉谋生,早知如此,还不如初中毕业就直接去卖猪肉,说不定早就腰缠万贯上福布斯了。
研究生不是不可以卖猪肉,我也没对卖猪肉这个行当进行歧视,都不卖猪肉,我们就只有吃素了。不过,卖猪肉的确是相对简单的劳动,不需要太多的文化知识,有足够的力气、能够用简易计算器计算加减乘除,就能卖猪肉,太多的文化知识在卖猪肉这个简单劳动上是派不上用场的。国家耗费那么多教育资源,学生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学生的父母也耗费了毕生的心血、汗水、希望,绝对不是为了让一个研究生去卖猪肉的——卖猪肉需要“研究”吗?不需要嘛。
如果一个名牌大学的研究生,是去做一个卖猪肉的集团公司老总或者高管,我认为是可以的,他的那些“研究”在公司管理上兴许能派上用场,但这个新闻告诉我们的是,这15名名牌大学的研究生不是去做“猪肉公司”的老总或者高级管理,而是站在柜台后面吆喝、讨价还价、手持利刃砍猪肉,他的那些成本高昂的“研究”,被白白浪费。
我不相信一个研究生的所学在猪肉柜台能派上用场,卖猪肉需要复杂的演算和研究吗?但的确有15名名牌大学的研究生站在广州的某个猪肉柜台的后面卖猪肉。这个新闻传递的信息是——大学生的确难找工作。如果工作好找,他们是绝对不会去卖猪肉的,毕竟这与他们的所学所想毫不相干。
中国教育怎么了 就业之忧(4)
当然,这则新闻涉嫌商业炒作,这个卖猪肉的公司也许是想用这个离谱的招聘来抬高身价,增加企业的无形资产。同时,这则新闻也反映出老板想通过这种招聘来满足自己的某种心理补偿。但不管怎样,炒作也好,心理补偿也罢,毕竟有1500个大学研究生蜂拥前往,自愿配合炒作,甘愿满足他人的心理欲求,其动力就是需要一份工作。
大学生难找工作已经成了全社会的共识,类似“研究生卖猪肉”(还有大学生10万年薪掏大粪)的新闻,传递出的是让人心灰意冷的信息——上大学,连一份工作都找不到,还有什么意义呢?
一方面是大量的工作无人胜任,一方面却是大量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在这社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