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部分 (第2/4页)

透出一股高深莫测的气息,却真真是应景的对策,樊流海看了几眼,心中叹服,却顾左右说着:“胡人如此倒行逆施,皇上虽不说,心里也恨透了,你们见皇帝几时发出这种旨意?”

“杀的好,这些胡人没有一个不手染几十条汉人的血,杀了好。”就有一将说着,这话一说,顿时就引得纷纷应和。

樊流海微微一笑,没有说话,这时格杀令下达,只是使胡人更加疯狂,但是不会改变灭亡的命运,这就无所谓。

这时目光,已经跨过了还在战斗的营地,远远望向了洛阳城。

此战胜利,洛阳被夺取,胡人大败的传递出去,只怕天下就真正定了,下面无非是步步为营,一一扫清胡人腥臭了。

能逢此事,也算是作为臣子的幸运,日后青史有着浓重一笔。

第三百十三章 黑龙崩(下)

眼见着快是黎明了,翼翼乌云遮了天空。炸起一声响雷,雨丝飘落下来,片刻,雨下的越来越大,雨点和珠子一样砸下来。

就算在雨中,还是很忙碌,这时杀声已经停了,大批的人涌到了战场上,将伤兵和尸体一一检查出来。

己方的伤兵都运到后勤营帐中,胡人的伤兵就补上一刀。

而武器、盔甲、旗帜、马匹都一一清点着。

士兵很是忙碌,但众将却必须朝见皇帝,谢策和李元臣整顿衣甲,缓缓入营。

到营门口,就有皇帝亲军检查,查明几将,带入营地,抵达中帐前等候着,片刻一个亲卫校尉出来,说着:“陛下召见,你们随我进来。”

谢策和李元臣心中忐忑,随着一路向前,到了帐外,再次等候,只听着里面一人正在高喊参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里面有着平静的声音:“大将军辛苦了,请起。”

“谢万岁”

谢策和李元臣顿时有所悟,明白这是定国大将军樊流海,正寻思着,突见有一侍卫来到帐前,大声说着:“陛下口愉,着谢策、李元臣入内觐见。”

谢策和李元臣不敢怠慢,答着:“臣遵旨。

两人小心翼翼入内,到了大帐内,就跪下行礼,山呼万岁,呼完,跪在地上,不敢丝毫动弹

这时听上面有人说着:“不必拘束,起来吧”

谢策和李元臣再次叩首谢恩,才见得帐内大将云集,个个身穿明甲,披着披风,锐气逼人,而中间一今年轻人,看上去不过二十左右目似点漆,带着微笑,穿着冕服,正是垂拱九重的大成皇帝王弘毅了。

不敢多看扫了一眼就低下头,却暗想:“听闻大成皇帝十五起兵,到现在不过二十四岁,果是自古未闻,这样年轻!”

王弘毅泛着一丝微笑:“二位将军深明大义,易帜反戈共击胡贼,此是天下和庶民之福,也是朕的大福!”

这话说的没有错要不是洛阳军反戈,岂有这样容易?

洛阳军整编有二万五,王弘毅有五万,樊流海带来二万五,加起来就是十万了等伤兵愈合归队,更是庞大。

“臣惶恐,先前依附暗主对抗天军,实是罪孽深重幸陛下天恩,许臣归顺大成,臣当真是感激涕零,自当肝脑涂地,以死报效,不负陛下大恩。”

这些都是奏对是必须的程序,王弘毅点了点头,说着:“既归大成,就是朕的臣子,退下一起议事吧!”

谢策和李元臣连忙退下,就听着一将出列,禀着:“皇上,此战结果已经出来了,我军阵亡三千七百五十人,伤兵七千八百,杀胡人八千四百余,得完好战马五千七百,武器盔甲旗帜不计其数。”

王弘毅沉思片刻,说着:“胡人三万,连连折损,又经昨夜一战,剩余的最多只有万人吧?”

樊流海本在首位下站着,这时站出来:“臣无能,让胡首而逃。”

顿了一顿,又说着:“是,此时胡首最多只有万人,考虑到半夜奔驰失散,只怕一万都凑不齐。”

王弘毅摆了摆手,不以为意:“卿不必自责,卿有此大功,已经非常难得了。”

又对着两个降将说着:“洛阳城中,还有兵不?”

“皇上,洛阳军中将兵尽数带出,现在最多还剩几千残兵,只要臣在城下呼唤,必可使洛阳开门。”

“哦?”王弘毅听了,问着:“果真?”

“臣安敢欺君?”谢策和李元臣连忙叩拜说着。

“既是这样,两位就去喊城,能今天而下,就是有功。”王弘毅说着。

“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