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部分 (第1/4页)
“以后秀才就考明经科,中后必须担任典吏,满三年才可考举人和进士。”
“可是士林的舆论和人心……”薛远犹豫了片刻,说着。
“薛卿,人心不是这样争取。”王弘毅摇头,叹息的说着。
地球上,宋朝的进士,都不过九品本官,所以养士百年,崖山还有人赴难。
而到了明朝,考了进士在翰林度个金,就是七品的文官,文官横行,成了国家的毒瘤,问一句震耳发聩的话——贵族世家独大之祸,人人都知,而儒家文官独大之祸,自唐兴,自宋盛,自明独,其祸又谁知呢?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明确反对君主制,提出“君为天下之大害”,这实是羽翼丰满的文官集团,开始反客为主,反噬朝廷,有人还以为这是进步。
那贵族制度,架空皇权,世家共议,贵族议会,君主立宪,岂不是比这个还进步?
庸碌之人,不足以明道,王弘毅自有自己的判断依据,地球满清,还有满人集团压制膨胀的文官集团,自己却没有,断不可给他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至于科学发展,导致的科学集团的膨胀,成为后世的毒瘤,却还早着呢,这时不用担心。
第二百二十八章 科举(下)
每个人的心思都不一样,张焕自然想不到金陵有人对科举进行安排。
“张焕!”前面有人喊到了他的名字,张焕忙挤过人群,走到了前面,应声:“我就是张焕。”
“出示牌子。”公差看看眼前的少年,淡淡的说着。
张焕忙将从衙门里拿到的牌子递了过去,公差检查过后,未发现什么不妥,和前面的几人一样,给了他换了一个有着号码的铜牌,让他拿着这个铜牌进场找自己的座次。
张焕还是第一次考科举,也不知道前面的科举都是怎么样考,不过这样的安排是让他觉得很新鲜。
拿着做工颇为精致的小铜牌,张焕从大门进去,向里走去。
考场在紧里面的位置,越向里走,嘈杂之声越小,两旁绿植,已嫩绿一片,提鼻一闻,一股淡淡的香气,让人心旷神怡。
看的出来,郡里很重视这次科举,安排考场的地方,环境幽美,并且十分的安静,一路走来,每一处拐角,都有着差役指路,很顺利张焕就找到了考场的位置。
这是一座极大厅堂,不知以前是做什么,此时都已是腾空了,摆上了一排排的桌椅。
在进考场前面,大门的衙役已对他进行了一番检查,他的身上、提蓝里的笔墨,都被仔细检查翻看过,因为考的时间不长,因此这次入考场是不准携带吃食。
检查的时候,张焕也不觉狼狈。
此时跨入考场的门,目光扫过里面,发现这座考场的面积很大,看着格局,由着两座大厅凿合在一起而成,考生间,并没有隔断,一人一张桌案一把座椅,案几上空无一物。
张焕进来的时候,里面人还不多,按着牌上的号码,他很快便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刚坐下,旁边就传来了拉动桌椅的声音。
声响还很大,张焕下意识的转过头去看,顿时吓了一跳,坐在自己旁边,是一位头发都花白了的考生,看起来此人的年纪比余先生还要大些。
对方看了看他,表情木然,没有说什么,张焕微笑着朝对方点点头,收回了自己的目光,心里却在暗暗的感慨着,看来这次参加科举的人不在少数,连这样的老先生也都过来应考了,自己要认真答卷方成。
又过了一会,陆陆续续,后面的考生也都走了进来,并非是所有人都在这个考场里进行考试,进来的人,大概只有门口排队时见到的三成左右。
考生纷纷寻找着自己的位置,找到的松了一口气,马上坐好,找不到面上现出焦急之色,四处看着。
在这期间还出了几段小插曲,由寻位子引起,弄的考场内一时乱了起来,在考官的呵斥下,方平息了下来。
因这几件事,现场的气氛越发显得紧张了,一些年纪大的考生,甚至脸色发白。
张焕心里颇紧张,这是他第一次参加科举,又是恰逢楚王用人时,要是成了,那能一展抱负,迟了几年再考,只怕机会再难寻到。
等考题公布,却心中一松,考的大部分都是贴经。
所谓的贴经,就是贴经是把经文贴去几字,令其填补,就是现代的填空题,这实际上不难,考的主要是背诵。
后面有三道墨义,是让人说说里面的意思,也相对粗浅。
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