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2/4页)

就直接和李真讨论起这文言文了,文言文可不是每个字都认识就能弄对意思的。

不过,经过连蒙带猜,唐烨和李真还是明白了个大概,唐烨终于知道,为什么古代有农书,但是有些技术也没流传的原因了,这也记录的太简陋了,看来更多的还得靠自己摸索啊。

而且,唐烨记得以前在家转电视台的时候,曾瞄到过某个频道正在说蘑菇种植,依稀记得好像没种在地里的啊,而且好像全是长在一根一根的木头里的。

因此,唐烨便决定了,反正都是摸索,那就地里也种,地面上也放,双管齐下,来个双保险。

对于李真提出的时间问题—农书里可说种植时间的--,唐烨也没在意,“咱们不是要用茅草来保暖嘛…”

于是,大年初一刚一过,李真就在坡地上开始搭建茅草棚了,茅草棚建的不大,只占了很小很小的一块地,这样即使等到种玉米和土豆的时候还没产出,也不用全给拆了。

唐高林没去帮忙,大概是怕给李真压力,所以让茅草棚的建成耽搁了些时日。

唐烨和李真都没明白,是不是需要找些菌种将其弄碎了和烂树木混在一起,唐烨本想让唐蜜在山上找找有没有蘑菇之类的,反正都可以试试不是,但是,又担心找到的蘑菇有毒,便作罢,准备从头培养蘑菇来,反正这种菌类应该是环境温度条件合适了就会自然长出来的…

于是,唐蜜的工作便只有一样,四处找朽木枝,也不管树种了,只要是朽木就朝家搬,宋慈惠天天都跟在唐蜜身后帮忙,连去姥姥家走亲戚都要拒绝,说忙,气得他娘宋张氏拎着他的耳朵死命揪了好几下。

宋慈惠在姥姥家也就待了一天,--过年走亲戚嘛,大家都不会多待的,---在回来的半道上还顺手捡了两根烂木头,要死要活的非要放在他们走亲戚的驴车上…

总之,在唐蜜和宋慈惠小朋友的帮助下,唐烨和李真赶在正月十五前完成了种蘑菇的铺种工作,将大部分木头埋在了地理,只留了很小的一部分裸露在空气中,当然不论这些烂木头是否裸露在外,唐烨都让李真施肥了呢,就是浇了一遍粪的。

为了给茅草屋加温,唐烨还让李真在小茅草屋的中间架了个简易灶台,每天一日三餐以及煮肥肠都在茅草屋里进行,为了致富,唐烨不怕臭。

当然了,李真每天早晚都得将水缸挑满,蘑菇一般都是长在潮湿的地方,这水可少不了。

到了晚上,唐烨便在简易灶台里添些柴火,保持火苗不歇,免得屋子里骤然降温,本来蘑菇要发出来的,结果又给冷得缩回去了,自然,也没忘在屋子里放了两个大水桶…

请大家多多支持,收藏和推荐,呵呵

第十一章 运气好、运气孬

在21世纪,唐烨信奉,有付出就有回报。

可在敦庆朝,唐烨更偏向于成事在人、谋事在天了。

蘑菇种植已经搞了大半年了,光秃秃的坡地早都种上了玉米和土豆,可蘑菇,蘑菇依旧还是那水中月、镜中花。

唐烨她们倒不是一点蘑菇也没种出来,茅草棚里好歹还是发了几株蘑菇的,而且大概是因为烂木材种类差别有些大,所以,别看只发了几株蘑菇,可基本上,每一株就是一个品种。

只是,只是那蘑菇瞧着好像是,好像是残疾菇,反正长得歪瓜裂枣的,杆长得特大,那蘑菇伞吧小得几乎可以忽略。

面对长得奇形怪状的蘑菇,唐高林两口子有些失望,但还是鼓励了大家两句。

李真也很兴奋,不管怎样,总算是种出来了,虽然样子有些难看,可再难看,那也是蘑菇啊。

唐蜜也没受到一丁点儿打击,还颇有斗志的按照姐姐的吩咐将每样蘑菇掰了一小瓣,跟着宋慈惠去喂他家的狗,很好,狗吃了完全没事,这让唐蜜很兴奋,很大方的告诉宋慈惠,下午跟她去城里的摊子上尝肥肠鱼,将宋慈惠乐得眼睛都笑弯了。

是的,如今肥肠摊子多了一样生意,现场做肥肠鱼。

因为,唐烨最终还是唆使李真到河边摸鱼了,当然,是背着唐蜜的,生怕唐蜜带着宋慈惠有样学样。

可是,饭馆里的鱼并不畅销,所以人家自有的进货渠道完全能满足饭馆的需求,压根不在外面买,唐烨也试着拎了两条鱼到市场上去卖,可卖了整个下午,两条鱼一条也没卖出去,又不敢随便降价,真担个扰乱市场的罪名那可得罪的人可就多了。

最后,唐烨只好将鱼拿来在摊位前现场做肥肠鱼,倒也吸引了不少人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