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2/4页)

、张柬之等,都为大唐盛世的出现,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这些人也都成为中国历史上名扬千古的官吏。

公元666年,尚在高宗皇后之位的武则天从左、右史和著作郎中,物色了一批才学俱佳的文人学士。这批文人学士被她特许从玄武门出入禁中,被时人称为“北门学士”。武则天打着“修撰典籍”的名号,把这些文章高手召入禁中之后,编写了一大批署武则天之名的著作,如《列女传》、《臣轨》、《官僚新诫》、《乐书》、《少阳正范》等。其实,武则天建立的“北门学士”,只是名义上的修撰著作,实际上他们都是是武则天的亲信智囊。在数十年的宫廷政权斗争重,武则天密令他们参决朝政,“以分宰相之权”。这批“北门学士”组成的智囊班子,为武氏造舆论、定主意出了很大的力。在此后的二十余年中,武则天不仅在皇后的位置上坐得稳稳当当,高宗死后她又临朝执政,并逐步造成改唐为周的形势,这些都是与“北门学士”分不开的。同时,武则天也没有忘记这些功臣,他们多数被擢升为三、四品高官,范履冰、刘祎之还做到宰相,长期受到重用。

不拘一格降人才,是武则天获得成功的重要手段。作为帝王,知人善任,使合适的人处于合适的位子,发挥他们的特长,而皇帝“垂拱而治”,是实现政权稳定的关键。在这一点上,女皇武则天比大多数男性帝王要成功得多。

治世

武则天在位时,一贯强调“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她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手段促进农业的发展。其中一项就是她曾下令禁止买卖“世业口分田”,并清查了豪门贵族的一些非法占田,使田地能够真正为农民所用。全国上下掀起了大规模的整顿、查抄田产的运动,仅仅洛州一地就查出了三千多顷。通过清查,武则天取消和削减了一些贵族的封邑和食封田;通过搜刮“隐户”,减少了部分豪门贵族所控制的劳动力。所有这些,都大大改善了初唐以来贵族豪强强占、私自买卖田地,大肆盘剥压榨农民,而朝廷却得不到多少收益的混乱局面。于是,农民的积极性提高了,生活渐渐富庶,国家的粮库也越来越充实。

除了整顿田亩制度,据史书记载,武则天时期还曾大兴水利,在今天的陕西、河北、河南、山东、湖南、四川、浙江、江苏、甘肃、青海和内蒙古等许多地区,都兴修了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大的水利工程有的流经几个省,有的能灌田数万万亩之多。这不仅促进了当时农业的发展,为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为了鼓励农业生产,武则天还提出一项重要的主张,那就是要“重农桑,薄赋徭”。为了实现这项主张,她规定:如果地方官吏能够做到使所辖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的就给予升官,相反,“为政苛滥,户口流移”的要受到处罚。同时,她并用减免赋税的办法,吸引逃亡人口到长安和洛阳周围的州县落户,以此减轻群众生活的困难。公元686年,武则天还曾经叫人编辑了一本农书《兆人本业》,下令颁发全国各地,要求地方官吏注意农时、节令,重视对农民进行生产指导。所有这些,对当时农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户口和田地的数字衡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据史书记载,武则天时期,全国人口增加很快,到她执政的末年,已由唐高宗时期的380万户增加到615万户,几乎增加了1倍。同时,全国的耕地面积也不断扩大,甚至在一些高山深谷中,也有耕种的人群。农业得到了大力发展,国库充盈,饥荒、缺粮这样的现象已经很难看到,当时米价便宜的地方,一斗只有5钱,真是出现了“海内富庶”的局面。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全国呈现出了欣欣向荣

虽然身为女儿身,武则天在面对战事时也显示出了过人的气魄和胆识,真可谓“巾帼不让须眉”。公元670年,原已归唐的吐蕃部族举兵反唐,一路骁勇无敌、连下数城,接连攻陷了西域十八州城以及龟兹、于阗、焉耆、疏勒四镇。公元679年,###厥24州酋长也叛唐复立,此时,边疆战事又起,叛军企图把战火引向中原,威胁朝廷。面对这些突然兴起的战争,素以武功见长的李氏家族后世子孙,远远没有他们的先祖李渊、李世民那样的勇气与胆略,他们惊慌失措,毫无办法,惶惶不可终日。这时,反倒是武则天面对叛军,处惊不乱,她运用智慧和谋略采取了拉拢、安抚与驱兵镇压并用的手段。

首先,对于###厥,武则天一方面动用军队以防止其进兵中原,一方面,又不断派遣使臣,向突厥酋长陈述利害,使其知晓朝廷大义,以求得国家安宁。事实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