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部分 (第2/4页)

郭子兴的部队,怎肯投降于郭子兴,甚至扬言要和朱元璋决一雌雄。

此时朱元璋的募兵活动进行得风风火火,叫廖大亨的部下看得十分羡慕。这些部下本来是一些民间的义勇,不受朝廷的控制,也厌倦了和汉人自相残杀。然而廖大亨却是个死忠之人,揣着元将张知院给他的任命书,非说自己是官兵,朱元璋是反贼,不能苟同。他的部下虽然不满,但仍念及旧情,忍了下来,背地里却都说他顽固得像块石头,不思变通。

朱元璋也在大骂廖大亨简直就是茅厕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为了拉拢横涧山的山匪、豪杰,他连山歌都学会唱了,粮食也送出去不少,谁知人家廖大亨死活不甩他。想要硬攻,又担心自己的队伍会与廖大亨的两万人斗得两败俱伤,想要谈判,人家根本就不给他说话的机会。

元将张知院在攻打濠州的时候就知道朱元璋对元人多么仇恨,如果廖大亨真的归附朱元璋,朱元璋会放过廖大亨却不会放过他,所以他绝不可能投降朱元璋。他时刻监视廖大亨,想尽一切办法破坏朱元璋的招安计划。

朱元璋派出谈判使者汤和、徐达去游说廖大亨,这两人算是军中有勇有谋、能言善辩的人了。可是他们还没进营寨就被张知院的亲兵抓获,要不是廖大亨的那些部将极力反对,恐怕汤和、徐达都成了刀下亡魂。廖大亨虽然放走两人,却警告朱元璋的人不准再接近营寨,否则就等着收尸。

朱元璋好生安抚汤和、徐达,对使坏的张知院恼怒之极,他现在的实力还不能和廖大亨硬碰硬,等他兵力强过廖大亨,定要将张知院这老狗碎尸万段。

如此相持了几个月,眼看横涧山附近的山匪和流民已经被朱元璋的队伍征收得差不多了,就剩廖大亨这样的几个硬骨头还不识趣。朱元璋火冒三丈,准备不惜一切代价拿下廖大亨。

马秀英瞧见朱元璋嘴角起泡,动不动就大发雷霆,叫人熬了一碗绿豆汤端给他,说道:“你如今手里的将士多了,人却反而不如以前沉稳了。”

朱元璋没心情喝绿豆汤,烦躁地抱怨道:“娘子有所不知,眼下大军未定,人心不齐,若是留下廖大亨这个隐患置之不理,早晚会引得其他将士人心浮动。况且如果俺去攻打定远,廖大亨却带兵从后面包抄,俺军岂不是腹背受敌?”

马秀英摇摇头,“廖大亨很好对付,只是你没注意到。”

朱元璋知道马秀英又有计策了,大喜道:“愿闻其详。”

“你先把汤喝掉。”马秀英逼着朱元璋喝下绿豆汤,才慢慢说道:“我听汤和、徐达他们说起廖大亨的部下有意归降,只是廖大亨不肯,你们为何不从他部下那里想办法呢?”

汤和、徐达和马秀英比较熟悉,他们受辱,马秀英自然会去关怀,也听他们提起面见廖大亨的经过。廖大亨的部下既然阻拦张知院杀人,肯定是有亲近之意,从敌人内部攻破,是最有效最快捷的办法,可惜朱元璋等人就没注意到这一点。

一语点醒梦中人,朱元璋恍然大悟,高高兴兴地去找众将领商量,最后决定派花云混在归附的山匪中去跟廖大亨的部将套近乎。

在朱元璋没有收服山匪之前,横涧山曾有大大小小几十个山寨,尽管这些山寨自立山头,但并不是彻底不来往,相反他们多有联系,彼此有个什么事的时候还相互照应,这个山寨的人和那个山寨的人称兄道弟的现象悉数平常。廖大亨常驻横涧山,他的部将也曾和其他山匪勾肩搭背,饮酒同乐,听了朱元璋的计策,许多人都自告奋勇愿意为花云和廖大亨的部将牵线搭桥。

花云状貌魁伟,肤色黝黑,学了两天山里话,便成了一个像模像样的山匪,混在其他山匪中毫不突兀。

廖大亨的部将没有提防,只当旧友来拜访,拉着山匪们述说最近的憋屈。如何不憋屈啊,他们是廖大亨的手下,又不是张知院的手下,那老狗整天拿着鸡毛当令箭喝令他们干这干那,还要他们聚兵攻打朱元璋。若是以前元廷强盛他们不得不听从张知院号令,现在元廷都龟缩到北方去了,他们凭什么还有帮着元人打汉人,自相残杀。

几首山歌唱下来,几坛美酒灌进肚,一来二去,花云和廖大亨的部将渐渐混熟悉,这些部将听到花云等人都说朱元璋的队伍天天能吃大米,偶尔还能吃肉打牙祭,心思转动,隐隐流露出投靠之意。

花云趁机代替朱元璋许诺,只要能让廖大亨率众投降,事成之后,各位部将要官有官,要粮有粮……

廖大亨的部将愈发意动,在花云的又一次劝说下,几人蹲在一个昏暗的黑山洞里悄悄商量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