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部分 (第1/4页)
受俄语教育长大的。可恨不知俄语短语书塞到了什么地方,以至于除了最基本的日常词汇,无法和人交流。哈萨克人的友好让我吃惊,一个军官竟然替我付账!海关方面,花儿——刚才帮忙的女人名字发音我没学来,她说就是“花”的意思,似乎要下班了,问我能否带她一段,她住在120公里外的希姆肯特。
“当然可以。”我说,但是要等我办完所有手续。花儿非常高兴,她催促海关的负责人尽快给我出具带车入境的手续。又过了半个多小时,有关手续完毕,各项费用加在一起,约30美元。一路过来土库曼最贵,乌兹别克次之,分别是116美元、65美元,最合理的还是哈萨克斯坦。
确认所有手续妥当之后,我把暖箱搬到后面,请花儿坐进来,希姆肯特就在通往阿拉木图的路上。出关之后我先找了地方加油,付钱的同时拿出一张5美元的钞票交给花儿,算是感谢她刚才的帮忙。她迟疑片刻,接过钱端详了一下,非常高兴:“要是我的三个儿子知道我们有了5美元该多高兴呀。”她说。“谢谢你的帮助。”我是真心诚意的。到希姆肯特的路很长,能有个聊天儿的伴儿也很好。花儿,43岁。看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些,衣着简朴、得体。她很愿意有机会锻炼英语,告诉我海关的工作,并不是她的本职。她在初中教语文,海关每周去两次夜班,完全是为了生计。她的英语基本靠自学,是看着美国电影学来的。难怪她的语感不错但单词的发音不太准。
花儿是单身母亲,带着三个分别是16、14和13岁的男孩子。远嫁异乡的她,婚姻不幸,离婚后回到家乡希姆肯特。眼看孩子们就要长大成人,她快出头了。大儿子曾经这样跟她说:“妈妈你就再等三年吧,三年之后我就能带钱回家了。”然而她也为孩子们的前途担心,前苏联解体以来哈萨克斯坦经济形势每况愈下,这两年也没有太大的好转,孩子出来以后,很难找到工作。俄罗斯这些年因为人口负增长,一直鼓励独联体国家的公民移民,我问花儿是否想过。她点头,但自己是不可能的,她不知道到了俄罗斯自己能干什么,倒是儿子们,或许可以凭着年轻去闯一闯。希姆肯特还有10公里,花儿很高兴就快到家了。二儿子一定已经给她铺好了床、放好了洗澡水。儿子们的懂事是她最大的安慰,她盼着孩子们长大后一家人能有幸福的生活。这个顽强的女人,我衷心地祝福她。
哈萨克斯坦的路检比土、乌两个少得多,一两百公里一个的检查站看到通关文牒也都相当客气,最多按照规定登记即可。
真正的麻烦现在不是路检拦截而是天气和路况。五天前席卷新疆的暴风雪也经过了哈萨克斯坦东南部,M39路面积雪严重,有的还有结冰的情况。因此尽管哈萨克的公路是这三国中最好的,大雪却使情况变得异常糟糕,只有少数路面的积雪得到了清理,多数情况下,得在雪路上缓行。
不久又开始下雪,将近傍晚时分,我又驶入了大雾地带。一段十多公里的纯雪路面,已经很难分清路基在什么地方。我是按照路标向左走到这条路上来的,其他车辆都直行,路标上直行的地名地图上没有。
但是当十多公里雪地上只有我一辆车时,我明白了直行也可到我要去的地方,而且那才是大路。
廖佳欧亚远征精彩章节……穿越斯坦回到祖国(三)
中亚各国原本是一个国家,修路时自然不分彼此,从乌兹别克首都塔什干到哈首都阿拉木图的大路M39,就要经过吉尔吉斯斯坦的比什凯克。伊斯坦布尔的吉尔吉斯斯坦签证官建议我从楚绕行。连着在两个检查站询问过警察,他们都说不必到楚。还是从Merke下M39北上,但不走去楚的A358,而是走A359,到布拉格未申卡,从那里再折向M39,可以少走上百公里。A359有一小段穿过吉尔吉斯斯坦,但是没问题,那段路不需要签证。
问题是A359在Mapsource软件上没有体现。我摸上来的时候已经天黑。哈萨克虽有比较完善的公路路标系统,但在风雪雾的夜里什么也看不清,惟一能做到的,就是确保自己不要开到路基下面,至于方向,只有对照手里的地图和GPS上的国境线来估计。
公路上几乎没什么车,大家可能都去走比什凯克了。天冷极了,得把暖风开到最大。偶尔窗外会有一点灯火,我大着胆子停下来看过,是养蜂人摆在公路边的小摊。这些偶在风中摇摆的灯火,让我确信自己没有走错路。摸索前进了近两个小时,突然有辆阿拉木图牌照的奥迪车超过了我。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导航员来了!我紧追奥迪不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