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 (第2/4页)

蒋专员特意制发了银质“公仆”徽章和帽子给干部佩戴,以醒目地表明其“公仆”身份。起初,戴这种徽章和帽子在大街行走,有的干部感到怪不好意思的,也常引起路人的好奇观看,他们往往一出大门即把徽章和帽子摘掉,等回来时再佩戴好,专门应付蒋专员的检查。不过,蒋专员还是走到哪里就戴到那里,大大方方,自自然然。

小蒋是赣南的第一号“公仆”,他兼职很多,除了专员还兼任区保安司令、赣县县长,以后又兼赣州镇镇长和西津路保长(大公路专署所在地,此保实际就是管辖机关),还兼铁盔塘甲长(因为他住在铁盔塘,在那里做了房子)。他这样身兼各级一直到基层行政职务,一竿子插到底,既可以体会各级行政人员的甜酸苦辣和工作方法,又可以检验自己的行政命令,也是更好地接近民众的举措。

蒋经国经常与普通公职人员一起参加活动。那时,赣州专署、区保安司令部、赣县县政府合署办公,所有职员,一律佩带红色底板,中间书有“公仆”两个白字,形如纽扣大小的证章。各直属机关的职员,每天早晨天刚亮听起床号起床,然后到中正公园做早操,大约二百人左右,按科室列队一般由区保安副司令沈传蕃整队,在公园场地齐步走二三圈后,跑步出公园南门,经文清路、阳明路、中正路、中山路、章贡路,到西津路北端县府宿舍门口解散。跑步时沿途高呼“一、二、三、四”和口号,这叫“晨呼”。蒋专员不公出时也经常参加早操。“晨呼”的意思是,唤起民心,振作起来,朝气蓬勃地抗战建国,打败日寇,建设新赣南。

跑步毕,大家围成一个圈圈,听蒋经国演讲说笑话。为了活跃气氛,这天早上他讲了个这样的笑话:“什么人适合做什么事,只要看这个人戴的帽子,就可以看得出来。帽子戴得很正的,就忠诚老实,适合当保管;帽子戴在后面的,性情就粗暴急躁,适合打先烽;帽子戴得稍微斜一点的,头脑就冷静,有智慧,有韬略,适合做领导。”大家看着他戴得有点斜的“适合做领导”的帽子,“轰”一声笑了。

接着他叫人写好一个“羊”字、一个“猴”字,叫大家来抽签。专署干部小李抽到一个“猴”字,蒋经国抽到一个“羊”字。猴子骑羊,他自动伏在地上要小李这个“猴子”骑在他背上,他规规距距爬了几步,起来说:“小李!我也要当一下猴子。”他显得谦和,但不肯吃亏,被部下骑了就要反过来骑部下。他骑在小李背上走了几步才罢,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他是用这种早操和讲笑话、游戏的方式,来发动和凝聚机关群众,让全专署各机关都像他一样朝气蓬勃和风风火火起来,以便带动全赣南都朝气蓬勃和风风火火起来,建设他的和赣南人民的新赣南。

每天7时半早餐,8时都到大公路一号合署办公地址上班。上班前举行升旗仪式,所有公职人员以专、县两级对口科室单位混合列队,齐集升旗台前,专署科长、主任为班长,县府科室科长、主任为副班长,班长点名向值星官报告当日实到人数。有特殊情况不能赶到升旗的,应事先托人向班长请假。无故缺席者,一次警告,二次记过,三次记大过。蒋专员未出差时,一般都参加。仪式前,主持人讲话,内容多半是昨天发生的突出事情或批评某科室、某人,有时也布置当天公务。

蒋专员对公文处理很注意效率,他经常到各办公室抽查职员们的卷宗夹(按公文的时间性强弱,把卷宗分为红、黄、绿、白色四种),看看有无积压文件。专署规定:急件随到随办,紧要公文当天办出。重要公文三天内办出,次要公文五天内办毕,普通公文一周内办完,依据收发回文期计算,承办人员,如有无故积压延误的,视文件影响情节,轻则警告(升旗式前或纪念周时指出),重则记过、降职。蒋专员发现谁的办公桌抽屉杂乱不堪,也会幽默地当即进行批评。

蒋专员在赣州的时候,上午大部分时间在办公室处理公务,下午经常骑三轮摩托去农村、学校和专署所属县检查工作,去泰和省政府公干,有时也是骑车去。

他开动了全部宣传机器,大造“建设新赣南”的舆论。赣州当时是内地的小城市,人口不到十万,蒋专员到任时,已经有两份地方报纸,一份《赣南民国日报》是江西省党部在赣南地区的机关报,另一份商办的《三民日报》。它们有各自的背景,要这种报纸替蒋专员作宣传,当然是不可能的。于是蒋经国立即创办自己的机关报,名为《新赣南报》,又办了《江西青年》刊,办了新赣南出版社和文化书社。这样一来,就通过自己掌握的舆论工具把蒋专员建设新赣南的口号传播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