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部分 (第2/4页)

小香妮:“好,好,好,再来一段就再来一段。哎唷,真是罪过,我一个外国小美女,千里迢迢来你们大宋,也不赏赐我几套官窑宋瓷汝哥钧定,弄几只荷叶碗、青蛙盘来,倒叫我砸缸。不但要出苦力、流大汗,还得动脑筋、搞逆袭,命苦啊!好了,好了,废话少说,咱酱油肉换泡菜了,话说,有一小孩叫司马光,在花园里玩耍时,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盛满水的缸里。小伙伴们慌了,司马光冷静的搬起块石头向缸砸去。缸破了,水流出来了,小朋友得救了,大家都称赞司马光了。

第二天,他们又去河边玩,司马光不小心自己落入河中了,小伙伴们冷静的从地上搬起一块块石头,纷纷向河里砸去。后,司马光,卒,享年六岁!小伙伴们就在路边摘了不少野花,编织花圈……。”

扈东笑了,这小妮子,又来恶搞了,这里毕竟是后宫,所以赶紧制止,说:“别胡说八道,别把小姑娘的快乐建立在老头子的身上。我们这里不讲故事,只讲事实。咳,关于刚才那位大人所说的什么光山县城西上官岗村或尚光岗地名的由来和“感恩亭”的解说,其实各个不同版本的砸缸说已经给了答案。

扈东认为,在十几年、几十年前,流行给名人贴标签。如,同时期还有一古人智慧故事——“文彦博灌水浮球”。说的是司马光的好友文彦博,他自幼聪明过人,一次,他和几个同伴在草地上踢球,一不小心,球掉进一个树洞。同伴们趴在洞口伸手摸球摸不到,用棍子到洞里拨球也够不到。大家正在焦急时,文彦博想出了个好办法,把水灌入树洞中,水满而球浮出。这就是“文彦博灌水浮球”的故事。

唐宋时,蹴鞠、击鞠(马球)、捶丸、步打、木射甚盛。有文彦博灌水浮球事,比较合理。也许,司马光看着比自己大了13岁的文彦博,灌了点水,就被誉为“自幼聪明过人”。他要攀比了,你灌水,我放水,于是天才的司马光争胜斗狠地就攀比出了《司马光砸缸》了。殊不知,他这个《司马光砸缸》现在被王木木抓住了破绽,于是,《司马光砸缸》在这现场都快变成《缸砸司马光》了。

扈东做事比较认真,面对着眼下众说纷纭的《司马光砸缸》,现场的气氛有点诡异。扈东偷眼看了下司马光,只见他又恼又羞,已经恼羞成怒得老脸成猪肝色了;而一旁的一苏二王,则在不同程度的闷笑,三张脸也憋出了红票;那几位太娘娘,则是有点云里雾里的没方向,咱们大宋厉害啊!有这么多的司马光啊!而且都爱砸缸啊!不过,凡事总得有个度吧,别把咱大宋的缸给都砸了,《司马光砸缸》变《司马缸砸光》了!

扈东想,打住吧,别再发散了,我来个总结性发言吧:“各位,关于《司马光砸缸》事,本人曾求证过更接近历史人物的历史人物——王安石相爷。王相爷曾语焉不详地谈及过《司马光砸缸》的真相,相爷说,在某次宴会上,这司马光曾拍着王相爷的肩膀说:‘安石,跟我斗?你还是太单纯了。’

王相爷当时很淡定地回击:‘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砸个水缸嘛?换了我也一定会这么做,我和你比,只是少了一个机会罢了。’

司马光很不屑,眼中射出两道寒光:‘机会,是自己创造的。你只知道老夫砸缸,你却不知道那孩子是怎么掉进去的吧?’……”

第0540章 司马光砸缸

面对着大宋最美的七个熟**女一脸的无解,面对着眼下风头最起的两王一苏一司马已经起了颤抖的愤怒,王木木侃侃而谈:“有一个脍灸人口、耳熟能详的故事,叫《司马光砸缸》,故事的内容妇孺皆知:说的是司马光和几位同伴在花园里玩耍,捉迷藏。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缸里。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而司马光却没有慌张,他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从砸出的大洞里钻出来了。后,口口相传,说这小小的司马光,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样。他遇事不慌,沉着勇敢,随机应变;他在危急关头,运用了逆向思维的方法——别人想的是使人脱离缸,而司马光却想到的是缸里的水脱离人……。这在《左氏春秋》中是这样记载的:‘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王木木看了眼表情复杂的司马光,继续淡然而清晰地分析道:“在《司马光砸缸》这故事里,这个缸应该是那种为了防火救火而用来储水的陶制器皿,这种商品在这个年代的几何尺寸,一般高度是在70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