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章:灭顶之灾 (第1/4页)
李世民说出这话,其实是有些露骨了。
因为李世民说的不是卿家有经世大才,而是说朕听说。
这里头虽只相差两字,实际上差别就很大了。
朱文烨显然感受到了陛下对自己的敌意。
虽然这敌意还隐藏在表面上的客气之下。
可朱文烨心知肚明,方才群臣的表现,令皇帝很是不喜。
只是……
这又如何呢?
朱文烨心里想笑,却是淡淡的回答道:“草民愚钝,哪里有什么才干呢?所谓大才,不过是别人代为吹嘘罢了,不值一提。”
显然,他越是表现出此等不屑名望的样子,就越令李世民恼火。
李世民随即道:“你的报纸,朕也看过一些,大多是认为精瓷会暴涨的。”
朱文烨则回答:“草民的文章……有许多错误之处,实是不堪入目,恳请陛下指摘一二。”
李世民:“……”
这二人,你一言,我一语,看上去一切都在祥和的气氛之下,可实际上,却是唇枪舌剑。
大臣之中,许多人看着朱文烨,面上露出钦佩之色。
反而是朱文烨请李世民指摘自己文章中的错误,却一下子令李世民哑火。
因为……这话看上去很谦虚,可实际上,李世民当真能指摘吗?不说李世民的文章水平,远不及像朱文烨这样的人,就算指摘了,稍稍指摘错了,那么这个皇帝的脸还往哪里搁?
李世民随即失笑,他心里不由的想,自己今日却不知怎么了,竟和一个平民百姓置气。
这时倒是有人道:“陛下,臣在礼部,听闻各国使臣,大多倾慕朱相公,都说朱相公乃是高才,言谈之间,无不露出羡慕之色,说是大唐有这样的人才,实在是大唐的幸运啊!”
说话的,乃是礼部尚书。
其实这礼部尚书也是好心,眼看着有些尴尬,局面有些失控,所以才出来斡旋一下,一方面夸一夸朱文烨,另一方面,也说明大唐人才济济。
只是他不知道,这马屁却是拍到了马腿上,令李世民很不是滋味。
这天下人都说朱文烨乃是个人才,可这样的人才,朝廷征辟他,他不为所动。若当真是一个姜子牙一般的人物,却不能为李世民所用,这只让他尴尬罢了。
李世民只点点头,顺着礼部尚书的话道:“朱卿可愿入朝吗?”
朱文烨笑着道:“草民哪有什么才干,不过是别人的吹嘘罢了,实在不登大雅之堂,庙堂之上,群贤毕至,我不过区区一山野樵夫,何德何能呢,还请陛下另请高明。”
这又是不软不硬的顶了回去。
名望到了他这个程度的人,入朝为官,实在不是一个好选择,哪里像现在,虽然好像只是一介草民,可是只要靠着笔杆子,写下一篇文章,便可震动天下,甚至可以影响国家的大政。而且平日里不知多少达官贵人将他列为座上宾,受万千人的吹捧。最重要的是,还不必受上官制约,可谓是优哉游哉,只得好处,却不负有任何的责任。
李世民于是作罢,他想了想道:“朕有一个疑问,就是精瓷为何可以一直上涨呢?”
“草民的文章之中已经写明了,陛下若是看过,一定明白草民的意图。”朱文烨说着,又笑了,他目光不禁落向陈正泰的方向:“当然,也有人不认同老夫的看法,譬如朔方郡王殿下,当初还和草民有过一些争执,当然,这是很久远的事了,如今想来不值一提,不过是意气之争而已,今日在这殿中,有缘幸运郡王殿下,草民在此有礼,当初草民有些得罪之处,还请郡王殿下千万不要见怪。”
他的姿态放得很低,这也是朱文烨高明的地方,毕竟是世家大族出身,这绵里藏针的功夫,仿佛是与生俱来一般,他笑着朝陈正泰行过了礼之后,反而让陈正泰尴尬了。
旧事重提。
这等于是对陈正泰说,当初我们是有过争执的,至于争执的理由,大家都有记忆,只是……
当初陈正泰一直认为精瓷这样上涨很不合理,一定会跌,可现在回头来看呢?若是大家信了你陈正泰,哪里还能赚来这天大的财富!
当然,他故意揭开这层记忆的同时,又一副万分抱歉的样子。
此时,陈正泰若是说,没关系,我原谅你,可实际上……大家都会禁不住要嘲笑你陈正泰说啥啥不中。
可若是陈正泰恼羞成怒,人家朱相公如此谦虚,先给你赔了个礼,你居然还怒目相视,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