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 (第1/4页)

“原来是这样,杜家孤儿寡母的,确实也是不容易。”夏仕齐以前也听说过有些家族为了争财产欺负孤儿寡母的事,倒也不觉得奇怪,也能理解杜夫人的想法。只是“既然拿了钱,家柱怎么没跟你们一起回来啊?你们还想把家兴也一起带过去,是咋回事啊?”

“家柱在杜家铺子里干了好些日子,也多少有了感情,知道杜夫人想把铺子顶出来,便想用杜夫人给的银子和之前的积蓄,再找朋友借些钱,把杜家铺子给顶下来。

家柱跟我和他娘商量了,我寻思着这杜家铺子不错,只是现在的掌柜不会经营,家柱学了这么些日子,铺子里的大小事都知道,把铺子顶下来,好好做肯定还是能经营好的,便答应他了。

这次我和你嫂子急着回来,就是想赶紧把家里的土地卖了,换了银子过去,帮家柱把杜家铺子盘下来。”其实周家夫妇如此支持周家柱,也是想到他的残腿,儿子残着一条腿,在外面不好找到合适的差事,现在杜夫人是给了些银子,但以后用完又怎么办呢。如果有了自己的店,至少儿子不需要为了生计奔波劳累了。

第八十三章 夏仕齐出门

周家在赵牙侩的帮助下,在很短的时间内处理好了家里的地和屋子,带着二儿子和所有的家当赶回了石桥镇。

周家兴在夏家住了好几个月,和夏家感情已是十分亲近了,现在爹娘突然带他离开,这让他一时不能接受,伤心难过了好几天,只是想到很快能见到许久未见的大哥,心情才稍微好些。

夏仕齐和妻子对周家的搬离也很是不舍,特别是陈氏,平日她在家养病,个村子里的女眷基本上没有往来,只和周顾氏是最为亲近的,就如同她的亲姐妹一般,现在分隔两地,怎能让她不伤心。

陈氏一直郁郁寡欢了好几天,夏晓晴和夏大姐知道母亲心情不好,就每天陪着她聊天疏导,渐渐地陈氏心情也好了不少。

夏仕齐自从派人给同窗吴庆山写了信后,就一直在等他消息,等了九天后,吴庆山派了人来请夏仕齐第二天去镇上相聚。

夏仕齐将近一年没出过远门了,就算病好了过后也最多在村子里走走,这次去镇上还是病好后的第一次,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兴奋,第二天一早便收拾整洁,准备出门了。因为夏二郎也去学馆上学去了不能陪同,夏晓晴又担心父亲的身体,便自告奋勇地要求陪同父亲去镇上访友。

夏仕齐原本不想让女儿作陪的,只是赖不过女儿和陈氏的坚持,便只好同意了,他也准备去刘家村看看家里新买的土地,和女儿坚持要开办的养殖场。夏仕齐认为自己既然作为一家之主,现在身体好了,就应该要负起照顾家庭的责任来。

这次去顺便去刘家村看看,再认识一下自己家的佃农,这样以后自己管理起来也更方便一些。

“二妞,这葫芦里装的是川贝雪梨膏水,路上你记得给爹喝。还有不要让爹太过劳累,走一段就休息一会儿,这包袱里有件衣服,冷了就给爹添上……”夏大姐把一个半大的葫芦和一个布包袱递给夏晓晴,絮絮叨叨地交待着父亲的注意事项。她不好陪父亲出门,又怕妹妹不够数上心,便仔细地交代着。

夏大姐的这番话夏晓晴已经听过好几次,都快能背下来了,于是赶紧打断姐姐的话说道:“大姐,你已经说了好几遍了,我都记住了,你就别再唠叨了,你都快成老太婆了。”

“看你说的,我怎么是老太婆了啊。我这不是担心嘛!对了,你和张把式说好了吗?”夏大姐怕父亲走路去镇上太劳累,早就说了让妹妹去找张把式订车。

“说好了的,他辰时四刻准时在我们家门外等,现在时间也差不多了,应该快来了吧。”怕爹走不得远路,加之又要去两个地方,夏晓晴特地雇了张把式一整天跟随服务。

夏晓晴把包袱斜背在身后,又把拴着葫芦的绳子跨到肩膀上,一只手拿着纸伞,另一只手还拿着夏大姐准备的软坐垫,兼职是全副武装。夏晓晴觉得自己走在跌身边,在外人看来肯定不会认为是父亲和女儿出门,反而会觉得是跟在老爷身边的丫鬟。

“三郎,你去看看爹准备好了没有,四郎,你去门外看看张把式把车赶来了没有。”夏大姐啰嗦完了妹妹,又转头吩咐弟弟们做事。

夏四郎往远门前走去,开了门站在院子外朝远处望,远远地就看见一辆牛车缓缓地朝着自己家的方向走来,仔细一看那赶车的人正是邻村的张把式。

“大姐,张把式过来了,已经走到前面路口了,你们快出来吧。”夏四郎在院子里对大姐大声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