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 (第2/4页)

遇,从一点朱唇万人尝的风俗界,转职为亲王府员工。

宰相门房七品官,亲王府戏班教习算不得官,但社会地位上是高于平民百姓的,更不用说风俗界。

郑大娘在工作时间内兢兢业业,得到了业界和公司董事认可,提前退休还分到了房子,并且很快得到返聘,继续发光发热。

考虑到古代风俗业的环境,贾琮觉得这位郑大娘,比那些从良做妾的风俗界前辈聪明得多,毕竟秦淮八艳里,也只有一位徐夫人,还背负恶名,无子而卒,哪里有郑大娘这样潇洒自在。

很快,那开门的小丫头,便出来道:“我家姐姐请了两位公子进去一叙。”

进得园中,更见得玉梅红雪,寒鸦栖树,玉肤花貌小家女,隔着空亭,清歌妙舞,不识相思苦。梅林北面,有一座戏台,梅花如雪,婷婷袅袅十数个豆蔻年华的女儿,正排着戏。

贾琮正停步远望,忽见得一个碧衣黄裙,双鬟垂珠的小丫头提着花篮从梅林中出来,抚枝而笑:“这就是人生若只如初见的那位?居然是个小孩儿。”

声音如嫩莺初啼,又似环佩碎玉,清脆无比,竟是一副天生的好嗓子,让人听之入神。

这小丫头披着银鼠斗篷,满身绫罗,金玉珠饰,若是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哪家的小姐。

幸而贾琮穿越已久,早已能从发型举止分辨出人的阶级,因而只一眼,便看出,这小丫头乃是个受宠的丫头,但满身的娇娇之气,说不得和郑大娘有什么亲缘关系。

青丝鸦鬟,脸如嫩花,杏眼无邪,显然稚气未脱,但嫣然一笑,却有娇媚天生,实在是个绝世美人胚子。

这小丫头一笑,贾琮忍不住就想到了蒲松龄大神笔下的婴宁,想来那位娇憨天真的爱笑狐女,也不过就是这样子罢。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等名句,岂是寻常人能为之。你才多大,能有多少经历?能做出这样名流千古的诗词。可别是欺世盗名之徒。”

小丫头捏着梅花枝儿,忽闪着大眼睛问道。

神态虽天真无邪,但言语却不甚中听。

贾琮微微皱了皱眉,走到哪被人质疑到哪,这滋味实在令人不爽,何况他早声明过这词乃是梦中所得,就算古代文人所谓的梦中所得,多半是自夸的谦词,但也不能因此忽略本来意思啊。

总不能让他照直说,这是纳兰公子的诗词罢。

小丫头胸膛一挺,脖子一抬,跺脚道:“我问你呢?你怎么不说话。你要不是欺世盗名之徒,就再做一首,至少不能比……”

小丫头望了望戏台,戏台上清唱飘渺:【冷风掠雨战长宵,听点点都向那梧桐哨也。萧萧飒飒,一齐暗把乱愁敲,才住了又还飘。那堪是凤帏空,串烟销,人独坐……】

小丫头顿了顿,说道:“香山居士的《长恨歌》你是比不了的,但也不能太差了。”

贾琮很想说,你让我做我就做,岂不是太没尊严了。

不过想了想,贾琮忽想到了一首诗,当即笑了一笑,缓缓念道:“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念完,贾琮扬长而去。

留下小丫头和薛蟠等人,呆立原地,薛蟠急脚鬼似的跺脚,叫了几声琮兄弟,既想跟上,又舍不得的朝着梅林北面望了望,终是没舍得跟出去。

第65章 七岁小儿

离了郑园,贾琮直接到了市集上,漫无目的的闲逛,信步随便乱走。

只见轿马纷纭,熙来攘往,行人稠密,大街两边铺面,酒楼饭馆茶店当铺,皆是生意兴隆,门口还有各种小商贩摆起的摊子。

时下风俗,租不起店铺的小商贩,按月或按天向着商铺交纳些许租金,便可在这些商铺门口摆摊营业,只是不能挡住商铺的大门。

当然,连这些租金也付不起的小贩,就只能挑着担子,四处叫卖,比如挑着牡丹,芍药,各色梅花,水仙,迎春花等花卉的花贩子。

大冬天的还有牡丹芍药迎春花?

贾琮默默在心中将大棚蔬菜这个致富点子打了个叉。

好吧,古人笔记有云,冬月养花其法,置花树于暖室地坑,以火逼之。

那些穿清朝买温泉庄子卖大棚蔬菜嫁猪尾巴的穿越女们,大抵都是不读书的,不知道这个也正常。

以穿越者超出常人的见识,对于古代这种落伍的温室法,也是能做出革新的,但是,付出和收益不成正比。

这就好比重生了,想到的最好挣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