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部分 (第1/4页)

“民众的后援支持更加厉害,上千万难民潮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应当成为恐慌的定言已经失效,用这样的运输系统,竟然可以在20小时之内把难民中的妇孺部分撤离,同时建立三道不可逾越的战壕,同时组织协调的人力超过几百万。汉国内政组织人才是有一功,但是这些军队和民众在精神层面受到的支持是绝对不可轻视的。最后一项,汉军援军抵达时间的提前也超出了我方的预料。装甲单位自己开到前线面临的油料补给诸方面的因素居然也是被民众解决的,这个已经打破了常规战场的逻辑。”

“嗯,参谋长说的对,”总统补充说道,“在以往的战场中,民众确实是不被重视的一个环节,但在这场战役中却起了主导作用。所以说,俄国人对king的重视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看起来他是一个可敬的人,”国务卿说道,“既然是可敬的人又有那么大的贡献是不是应当给他一个很高的荣誉?比方说‘诺贝尔**’之类的?但是同时他的存在对美国已经没有意义了,俄国人所担心的那支部队撤离我认为也到了适当的时候了。”

“没问题,”基辛格爽快地说道。“如果总统阁下同意,立刻就可以召回,反正他们在那里也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那就召回吧,”总统说道,“另外国务卿的意见也很不错,知会瑞典那边,今年的诺贝尔**就给他吧,这样至少可以抵消美国在这个时候支持赎买政策而带来的负面影响。至于说king有没有机会亲手去接那个十一月份才颁发的奖,就要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尼古拉的请求迅速得到了美国政府的正面回应,虽然没有文本文件,但是尼古拉却也明白美国政府对king的利用也到了极限,这个同意应该不是假的。现在他觉得自己要等待的就是机会,一个king犯错误的机会,既然战事已经趋于稳定,这个机会总会出现的。

公元2009年7月4日,欧盟与俄国有关波罗的海三国地位的联合公报颁发了。欧盟代波罗的海三国向俄国政府支付赎买资金,而波罗的海三国则需要分三十年免息向欧盟支付这笔巨款,条件与德国的类似。

在这个时候签署这样的条约,意义跟德国时是完全不同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相当于欧洲支持俄国进行这场大战。不但使俄国可以腾出大量兵员,甚至连物资什么的都帮助他们准备好了。

对此,欧盟和美国当局都竭力地将这两件事情分开来讲,“这次条约的签订是欧洲的民主和自由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欧洲既德国之后再增加三个自由的国家,我们为此对全人类的自由民主化进程更感受到无比的信心。至于说汉国的战争方面,欧盟并不因为与俄国签订了这份合约而放弃对汉国的支持,先欧盟各国决定响应德国的要求,宣布对汉国进行无限度的支持。”

紧接着,处于幕后的美国方面也表示了对欧盟做法的支持态度,“美国政府对欧盟急切希望欧洲进入自由民主化进程的急切心理表示理解与支持,同时对俄国依旧在世界范围内发动令人发指的侵略行动表示极度的愤慨。美国政府要求俄**队尽快撤离汉国全境。”

对于这两份声明,不止是汉国政府和king,几乎全世界的明眼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不过汉国政府并没有对此表达出什么愤慨的声音,既然要打那就打呗,在喉舌上争斗是毫无意义的,又不是说大家都看不出来。

这时候,由于美国并非是这件事的主导者,在其内部反欧盟的示威开始自发形成,要求主导此事的欧盟领导人集体辞职,宣布他们是支持战争的罪犯。在这种氛围之下,大家早已熟识的“烛光”和“安魂曲”两支歌曲在美国被李孝利填词并唱了出来,同时,king自己作词作曲的“勇者”也由king在汉国的演唱中推出,这两个声音产生了催化剂作用。霎那间,所谓自由世界的抗议风暴开始点燃,导致美国和欧盟都饱受了重大的压力。

为了压制这些反对的声音,美国和欧盟花费了两个月时间做出努力,象征似的向汉国提供了大批的援助,才逐渐把局势稳定了下来。适逢其会的李孝利虽然还没能推出正式的专辑,现在已经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声势到达了顶点。

(两国的战争正式进入了相持期,但是俄国现在已经兵临长安城下,他们获得了欧盟方面的资金和自身兵源的解放,必然要发动更强大的攻势,达到解决汉国的目的。而汉国经过半年的战争,后方的准备也已经做得很充足,已经不再畏惧这种程度的战争了。)

第222章世界的李孝利

赎买风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