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2/4页)

完成了从详细的市场调研到组建10人团队的“创业”过程。在前期没有进行任何市场推广的情况下,2003年5月10日,淘宝网正式上线。20天后,淘宝网迎来1万名注册用户。

血战:广告宣传夹缝中求生

血战:广告宣传夹缝中求生

利润是指引商家的风向标,市场经济的最大特色是,只要有足够的资本,你就能进入大多数可以进入的领域。所以,即使Google与百度将搜索引擎市场做得几近天衣无缝,雅虎中国与新浪还是控制不住自己贪吃的“嘴”想来分一杯羹。于是,在B2B市场有了马云的阿里巴巴,又有了慧聪;而在C2C领域,有了eBay易趣,马云还是抛出了淘宝网。

另一方面,酒香也怕巷子深,不做广告的产品就像在黑夜里向情人抛媚眼的美女,产品服务要推广靠的还只能是广告。

2004年7月底,慧聪耗资近千万元投入广告,目标明确,就是剑指其对手阿里巴巴。此前从事B2B电子商务的阿里巴巴已投入数百万元在央视做广告,据说在吸引潜在买家方面收效甚佳。“我们将不惜成本打广告,将跟阿里巴巴把广告战一直打下去。”

而此前国内C2C市场的广告大战早已硝烟弥漫。

在获得eBay的大笔投资后,eBay易趣与各大主流网站签署了一年的排他性广告合同。合同注明,一旦发现这些网站与eBay易趣的竞争对手产生任何有关宣传和推广的合作,就要支付高额的罚款。eBay易趣将其竞争对手圈定为:网易拍卖站点、雅宝、易必得、嘉德在线、雅虎拍卖和淘宝网。

更有意思的是,淘宝网在国内主流门户网站上做宣传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了,但只要其在一家网站上投放广告没几天,eBay易趣就会用两三倍的价格独家买断该网站所有关于在线交易的广告。最后,走“投”无路的淘宝网只好将广告投放在公交车、电梯和地铁列车上。

“为了扩大淘宝网的知名度,几千万元的广告费一定要花出去。”时任淘宝网总经理的孙彤宇如是说。

淘宝网的广告推广可谓夹缝里杀出一条路。在淘宝网,有一个共识—最好的传播是“口碑相传”,实践证明,通过这种方式注册成为淘宝会员的忠诚度比较高。在淘宝网成立前期,这也是最主要的传播推广方式。因为广告遭遇封杀,淘宝网的整个发展过程都显得很沉默,但淘宝网仍然吸引了许多有志于个人网上交易的忠实会员,这些成绩基本上都是靠口碑相传的方式得到的。竞争是把双刃剑,在遭到对手封杀的同时也可以学习到对手的一些东西,就连马云也认为:“我们以前开创性的东西太多,现在可以学习一下别人,轻松一下。”

很多人觉得当时淘宝网靠口碑宣传的路子是被逼出来的。一方面,传统意义上最好的C2C网站的广告载体是类似的门户网站,但是它们对淘宝网说“No”,因为eBay易趣已经和国内的门户网站签订了排他性的广告协议。“既然大的网站不能做广告,我们就做小网站的广告。”淘宝网的策略是以较低的成本,在成百上千个小网站上投放广告,而这些网站在当时是eBay易趣无法顾及的。另一方面,当时淘宝网对会员的接受能力以及中国市场真实特点的了解还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磨合期。

实际上,淘宝网的推广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就是完全依靠口碑相传,这种方式给淘宝网带来了第一批会员,正是这批高素质和高忠诚度的会员,为淘宝网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个阶段是所谓的“农村包围城市”,因为当时的大环境对淘宝网来讲,是没有办法在门户网站做广告的,而且那个阶段由于国家加紧了对短信的规范力度,使得一大批靠短信业务赖以为生的中小型网站和个人网站失去了利润来源,难以为继,所以在网站的基础初步完备之后,淘宝网针对这一群体成功地做了大规模的推广,可以说关键性的第二阶段推广基本奠定了淘宝网今天的局面。

从2003年年底到2004年年初的一段时间,可以说是淘宝网推广的第三个阶段,因为这个时间段,业界对淘宝网的看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据悉,淘宝网相继跟搜狐和MSN建立了联盟合作伙伴关系,从而打破了一度被垄断的排他性惯例。一方面此时的淘宝网已经跃居国内最大的购物网站之一,另一方面很多业内网站开始对淘宝网的未来寄予很高的期望。这种联盟不是看谁出的钱多,它更多的是押宝未来。例如MSN中国网站与淘宝网的合作,当时拍卖领域出价比淘宝网高的还有几家,但是MSN出乎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