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部分 (第2/4页)

什么可惜,在何牛和李小门墓前处死。”

“何牛和李小门的赏格依旧有效,这就不必吏部了,秘文阁迅迅议定,发下去。”

“相关人员都记功,上档,各加一级。”

姚同和陈清交换一下目光,应着:“是!”

西交省

新划分省份后,钟文道担任布政使,新设郡七,现在省会是珠口郡。

这珠口郡入海口,有着天然的优良港口。

交州一向被视为蛮荒之地,瘴疠横行,蛇虫遍野,一郡都难以与内地一县相比,唯珠口郡不同。

珠口郡原本就是大港,每天进出港口的商船上百。

只见港口周围,商家云集,小的错三落五搭起席棚,连绵起市,喧嚣连天,大的却变成了商业街,当然商业街上最多的是钱庄。

这时,街道上,正有一个中年人正在四处看看,这人穿着一件青袍,腰间系着绣花黑带,看起来很是普通,看着四周,不由一笑,神色有些恍惚。

就在这时,一辆马车开了过来,沉重的马车石板路上驶过,马车周围有着警惕的护卫,还可以听见叮当作响的声音。

“大人?”一个男子护住了这中年人,轻声说着。

“没事。”钟文道说着。

当年在汉中,自己治理的井井有条,而不想几年后,自己就从郡守变成了州牧。

尽管西交省远比不上汉中,但还是一省主官,足以让人羡慕了。

一省主官,日后再进一步,就是六部尚书,尚书后,就可入阁——虽说首相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但是参知政事还是可以希望。

并且王上最重军功,钟文道虽不是武将,但却参与了丁虎臣攻下交州的战役,现在在他的名下的军功,也不少了,日后就是封爵的依据。

当然现在最重要的是稳定和发展。

在他的治理下,经过了一年,别的不说,至少各郡已井井有条,这珠口郡内更清理的干净,港口区、大街区、还有民居区,都显出了繁荣。

由于太平,每天有上百船靠岸,这就导致着繁华,有些商人为了方便,甚至在城中购买着地皮置屋建房。

钟文道一路过来,很是满意。

刚才这马车就是兑换铜钱的钱庄。

海商都用金银,在港口将这些金银兑换成铜钱,最受欢迎的就是蜀地的铜钱。

以大街为核心,周围辐射着几条街,建的就是密密麻麻的旅店和酒楼,这不但是海商休息玩乐的地方,更是因为传统生意,都在推杯换盏中完成。

想到了港口账本,钟文道忍不住一叹,难怪王上要建海关,这一月收入,就抵得上一郡的所有积存。

一年下来的海关银子,就超过了一省。

但钟文道却还是重视农业,他深知粮食是根本,已经开垦和种植,甚至王上要种的胶藤都已经种上山坡——就有上万亩了。

现在地大人少,开垦的田地采取轮作制,今年估计,生产的粮食足够自给了。

布政使三年一任,一般规矩只能两任,六年时间,足够自己大展身手了。

不知道为什么,钟文道心中突然有一种惆怅,不过就在这时,一人匆忙而来,见到了钟文道眼睛一亮,贴身上来,低语了几句。

十三司千户来了?

钟文道一怔,看了过去,果是一个青年人。

这人二十五六岁左右,没有穿官服,只穿件灰袍,见钟文道望过来,上前一躬身,手一拱说着:“大人,下官有着王上的差事,按例向您禀告一声。”

钟文道见是他,心里有些腻味,不是因为人,而是十三司是特务,本就受文官所忌,只是这人是王上的远房亲戚,名字是王兴真,虽年轻,却沉稳威严,只得笑着:“那你说来吧!”

千户王兴真又一拱手,说着:“大人,这事涉及王旨,还是楼上说……这店不错,现在是中午了,上去用餐再谈,如何?”

钟文道抬头看,果见前面一家酒楼,看样子新造不久,屋顶黑瓦,地面方砖,都不见一丝斑驳痕迹。

到了里面,刷白的粉壁看上去新干的样子。

跑堂一见这样子,就领着上楼,见屏风相隔,各有雅座。

点了菜,各坐了,这时谁也没有说话,等上了菜,两人才劝了酒。

各喝了三杯,就放松下来,王兴真就取出了一张公文,给钟文道看了,钟文道看了不由若有所思。

千户说着:“这是他们自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