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2/4页)

台上的凉白开,小口喝了一口,张梅没有急着往下咽,而是含在嘴里先润了润喉咙后,才缓缓的咽下去,每次都是这样的顺序,张梅喝了三口水,虽然还是渴的厉害,但张梅还是放下手里的水杯。

打开烧水的大锅,打了点水,张梅把脸盆端进屋,先擦了擦满是汗湿的身体后,才开始洗脸刷牙。

张梅今天要去县里新华书店买本新华字典,提起这事,张梅就想叹气,张梅一直知道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回来这半年也在努力学习,但张梅还是发现自己是半文盲,张梅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看看奶奶留下的偏方大全,但那里面一个又一个的生僻字却让张梅头疼,张梅发现很多字她完全不认识,虽然因为一直没有实验过,对偏方大全里的偏方抱着一种怀疑态度,但张梅还是认为存在即是合理这句话有道理。

所以每天晚上睡觉前张梅都会拿出第一本偏方慢慢的看着,这段时间下来,张梅也记住了几个生活中常见的病例偏方,张梅打算要是有机会就试试。

收拾利索,张梅揣了五十块钱背着书包把门锁好离开了屯子往镇上走,从今年五一开始,镇上有了通往县里的线车,一天两趟,一张票两毛,张梅打算坐线车过去。

八点赶到镇上的张梅坐上了开往县里的线车,浓厚的汽油味让张梅紧锁眉头,把头放在敞开的窗口,张梅忍耐着阵阵的吵闹声与一阵阵扑面而来的汽油味,坚持了一个多小时后,总算到了县里,当车停下后,张梅总算松了一口气,在不到,张梅感觉自己要吐了,再次重温了晕车的经历张梅有些苦笑。

走下车揉了揉有些疼的太阳穴,张梅站在道路边蹲下干呕了两下缓了一会感觉舒服一点后才站起身四处看着,车停靠的位置就在县里唯一的一个商场门口,看着明显比镇上多的人群和人们穿着的新鲜衣服,张梅心底微微动了一下,又看了一眼进进出出的商场门口,张梅抬起脚步往商场斜对面的书店走去。

走进书店,张梅问好新华字典的摆放位置后,直奔着柜台就去了,来到摆放着大大小小新华字典的柜台,张梅一眼看中了最大的一本,厚厚的新华字典,土绿色皮子,有两个砖头的厚度,张梅指了指自己相中的厚本字典,“阿姨,那本字典多少钱。”

张梅的问话让书店售货员抬起头看向摆放在上面的字典,转过身踮起脚尖拿了下来,反过来看了一下,“二十二块三。”

售货员说出的价格吓了张梅一跳,怎么这么贵,张梅又问了一下旁边的小本字典,都是几块钱,最便宜的才两块三,张梅想了又想,还是拿了二十二块三买了那本大的,抱着厚厚的字典,张梅站在一旁翻看了一下,除了纸张有些薄没有别的毛病,张梅让阿姨包好后,把字典小心的塞进书包,离开了书店。

主要任务完成后,张梅想起要给张连海买布做衣服的事,走进商场,张梅直接上二楼奔着卖布的就去了,看了又看,张梅挑了一块浅蓝色棉布的布料,价格比大集上的贵了一倍还多,但质量也比大集上的好了许多,花了九块钱买了两大块蓝布和一小块花布后,张梅有些肉疼的离开了布摊,跑到旁边买了几个扣子和线团才离开二楼。

准备离开商场的时候,张梅看到了卖钢笔的柜台,张梅又一次停住了脚步,想了想,张梅走了过去,看了一圈,对比了价格和质量后,张梅花了六块钱挑了一只本省出产的钢笔,把钢笔放进书包,张梅赶紧离开了商场,张梅怕自己再不走连回家的车费都花了。

站在商场门口回头看了一眼商场,张梅心底忍不住笑了,张梅发现自己越来越小抠了,笑过后,张梅也没远走,就在旁边转了一圈,板住自己的手后,张梅总算在回家之前再没花一分钱。

回到家已经是下午两点,张梅给自己热了点剩饭对付一口后,休息一会,张梅把买来的三块布放在了炕上,蓝色的布张梅打算给张连海和陈福做衬衫,花布则给王贵花做个半截袖。

坐在炕边张梅仔细想着张连海的体型,这段时间不断的练习,张梅对于自己的手感已经有了十足的信心,最然不敢说分毫不差,但大致不会差太多,而且衬衫又不用贴身,在心底计算好后,张梅拿出铅笔和家里的尺子准备开始裁布。

张连海、陈福,一个胖一个有点瘦,张连海的那块大点,陈福的那块小点,把布料剪开后,张梅在布料上拿铅笔画了一个有一个小点,全部画完后,张梅拿着剪刀没有犹豫的一剪子就下去了。

一块布裁成一块一块的蓝布看着有些乱,但张梅没有停下手上的动作,而是一块完成后,拿起另外一块,到了晚上六点几块布全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