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9部分 (第2/4页)

梁国小住的行为,似乎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有人要对付支持梁国经济命脉的巨贾,梁主怎么能不出手震慑、拖延一下呢?不能让南昭京商成长得太快。

然而涉及此事的几个关键人物,梁主、昭帝,乃至阮洛自己,都知道这劫人之事没那么简单。

年初时,昭帝终于着手收兵,准备开春后便往西川进发,也不知道是不是这消息提前走漏了,此事才刚开了一道苗头。梁主就派人南下,带走了阮洛。在此之前,早有谣言在传,青川王作乱的背后,有北雁国的军方支持。这传言如果属实,一旦昭帝要动青川王,雁国军方半路插手,雁国的铁蹄必将踏过夹在两国中间的梁国大地。

对此,梁主必然是心存忌惮的。

梁国承受不了战争,如果南昭和北雁打起来。却要借梁国的地方送兵运军需。必将有所牵连、甚至误伤无辜。

梁主必须拿住一张底牌,这张底牌至少要能保住他的本钱。

北雁皇帝其实一直都不怎么看得上梁主,又仗着自身军力强悍,在对待梁国的外交事宜时。常常抖狠摆脸色。总之。北雁皇帝吃定了不管自己如何露狂态。梁主也不敢造次。梁主对此也是心知肚明,有怨气也不得发。

现如今见着南昭皇帝先动手收拾青川王,梁主表面上一派平静。实则内心正忍不住的拍手叫好。

不管那个谣言是不是真的,在将来,雁国也很可能是昭国的下一个目标。雁、昭两国的仇怨,早在十多年前南昭皇帝还只是一个戍边将军时就已经结下了。那时的梁主虽然一直只做壁上观,两边都不沾手,但那时看在眼里的事儿现在可是丝毫没忘。

只是梁国实在太小了,就算是隔岸观火,对面那两家斗得激烈的火星子只要溅一丁点过来,都可能把自家烧成废墟。

必须给这两家提个醒,必须让这两家在动手之前知道顾忌。

然而如果不是被逼到一定的窘境,梁主是不愿意先去北雁国求和的。

一来,梁主没有这个信心,往日里雁国皇帝给他的印象烙刻得太深了,梁主心里也清楚,雁国的确有看不起自己的资本。在这种势力对等的情况下,自己就算去求和,也极有可能吃闭门羹。再退一步说,虽然目前看起来可能性不高,但梁主心里仍是有那么一丝期待,让南昭给北雁杀杀威风。

看着那个看不起自己、但自己又有怒不敢言的人被别人痛揍,这也可说是最能令看热闹的人感到爽快的事情了吧!…

二来,比起对雁国的全无办法,转而朝向南昭,梁主则已经摸索到了一点有用的东西。阮洛,就是能让南昭皇帝心存顾虑的关键所在。阮洛的父亲与南昭皇帝有着过命交情,这层关系还算是次要的,关键点还在于传言中的那张图。

十多年前,南昭皇帝还在北疆守边关时,王家军里出了一个名噪北疆的阮氏军师,如无意外,此人就是阮洛的父亲阮承纲。阮承纲师承何门无人知晓,但他所掌握的兵法,近乎专门克制北雁的用兵之法。

阮承纲初入王家军时,行事似乎非常低调,军中记得他名字的人都很有限。直到后来王家军南下夺权,阮承纲的名号仿佛是突然冒了出来,却势如破竹。但凡由他来布局的城池阵地,几乎是十拿九稳能拿下。就算不能拿下,自己这边出战的军团也能全身而退,将损失缩减到最小值。

然而这位王家军的福星,却只在北疆闪耀了不到两年光景,还未能挪移到南昭京都继续辅佐王炽,就在南下的半路上病故了。

阮承纲的死,令王炽痛心疾首,但却叫北雁皇帝松了口气。

昭历元年,王炽执政南昭的第一年,北雁就不断有挑衅的讯息乘着北风南下,但那时的南昭正值大战后国力空虚,不宜在刚刚与南周连番碰撞后,紧接着又与北雁开战。然而实际上,那时的北雁国内情况也不妙。在南国打得最激烈时,北雁居然没有按他的习惯出招,来一个趁火打劫,那是因为那时的北雁国内,正在闹内乱。只是这消息被严密封锁了,所以外表上看,北雁少有的一次,表现出了和平至上的态度。

北雁之乱,也是帝王家惯见的事儿,争皇储。为这事,牵连进去杀头的有百来人,刚刚填上去的百来人,还未稳定下来,一旦开战,怕是容易再起内乱。如若不是有这些忌惮,按照北雁国的脾气,哪会用谣言乱人视听,要打就直接操家伙南下了。

昭历元年,王大户刚刚恶斗一场,掀了一直压榨自己的老东家,建业之初,正处在资金吃紧的时段。而北边的雁大户则是刚刚换了家主,杀了一批老奴,正需要抓紧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