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造知匦,建明堂! (第1/2页)
忽一日,武则天听闻百姓们对宫中之事颇为关注,就问独孤兰台道:“兰台啊,你说,怎样才能听到这些百姓们的心声?”
独孤兰台沉吟了一会儿,道:“这事儿不难办,姐姐可以这样,就命人在宫门外打造一个四方铜匦,让百姓们畅所欲言,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和冤屈投到匦中,这样你就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事情。”
武则天眼中一亮道:“哦?何为四方铜匦,兰台不妨详细说一下。”
独孤兰台道:“所谓的四方铜匦就是以青铜制成,正方形,四面各开一个口子,然后在四面刻上不同的字,以示其不同的作用。东面刻上‘延恩’二字,让那些怀才报国,希于闻达的人在里面投放。南面刻上‘招谏’二字,让那些匡正补过,神于政理的人投放。西面刻上‘申冤’二字,让那些怀冤负屈,无辜受刑的人投放。北面刻上‘通元’二字,让那些文采过人,献赋作颂者投放。”
武则天不仅抚掌大笑道:“好好好!好一个四方铜匦,有了这四方铜匦,我便又可以知道许多事情,也可以用此来对照奏折和大臣们的意见,制定出许多的计策来,更可以为朝廷招来许多人才。啧啧啧!兰台,你这脑子不知是怎么长的,竟然会想出如此好的办法来,以你的才智,如果从政的话肯定能位极人臣!可惜,你身份特殊,也无意于此,不然,倒是我的好帮手。”
显然,独孤兰台能想出一个这么好的办法,让武则天感到非常高兴。
独孤兰台道:“姐姐过奖了。”
武则天问道:“对了,这四方铜匦意义非凡,应该叫什么名字才好呢?”
独孤兰台想了想道:“此匦可以让你知悉一切,不如叫‘知匦’吧。”
武则天道:“好,就叫‘知匦!’我马上让工部抓紧赶制。”
第二天早朝,武则天就按独孤兰台所说的样子,先让工部把‘知匦’草图画出来,然后让其抓紧赶制,最后就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宣布了设立‘知匦’之意乃是“申天下冤滞,知万人之情状,盖古善旅诽谤之意也”
百官闻听,皆称颂不已。
三日后,‘知匦’制成,高约五尺,立在宫门口正中间,过往的行人均可见到,都不知此物是什么,就那么好奇的看着。
过了一会儿,有一名太监站在宫门外,对着宫外的百姓大声宣读圣旨,昭告天下!
大概意思就是说,以后不论是谁,如果想要申冤,或高密、或给朝廷提意见、或者毛遂自荐等,都可以把它写出来,然后按要求投放到前面的‘知匦’内,到时候将有人会把它拿给天后娘娘看。
百姓们闻言,一时间欢声如潮,叫好声不断,对天后娘娘称赞不已。
须臾间,大家争相传告,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
不出半日,这则消息便传遍了整个洛阳城!
洛阳的百姓们欢呼四期,对于天后娘娘的拥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随缘居客栈内,天字号包厢,契丹公主李默儿也很快听闻了这则消息。
她站在窗边,看着外面欢呼的人群,感叹道:“当今这位本来就深得民心,如今,她临近登基,又弄出一个‘知匦’来,这样一来,天下百姓谁不拥护她!谁不歌功颂德?真是好手段啊。其无论是心机还是谋略亘古罕见!同为女人,我承认不如她,也很佩服她!”
鹰飞扬道:“所以她君临天下之心势不可挡,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任何人都无法改变!我们契丹休养生息、韬光养晦多年,势力越来越庞大,大王对大唐一直窥伺已久,不过,大唐自李世民之后有些大不如从前,但是别忘了,它还是一个庞大的帝国,想要一下子吞下去是不可能,此事必须要得慢慢从长计议。”
话说,‘知匦’设立之后,百姓们反向激励,武则天甚是高兴,‘知匦’之议,确实有大用。因此,她专门为此设立了一个‘知匦使’,乃是从谏义大夫、外阙、拾遗三人中挑选一人担任,受纳诉状,每日暮进内,晨出之!
就这样,武则天每天非常高兴。
一是有了一个满意的野汉子薛怀义,让夜夜如新娘般无比享受。
二是‘知匦’的设立,让她对百姓们的心声有了一个详细的了解。
三是离登基之日越来越近,她的心里不免有些激动。
高兴之余,就把李旦的几个儿子封王了,长子李宪为皇太子,次子成义为恒王,三子隆基为楚王,四子隆范为己王,五子险业为赵王。
而薛怀义看到武则天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