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4页)
《黄帝内经素问·五脏别论》:“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对于病人,应该借助医学与自己“精神进,志意治”的心态与行为去努力克服疾病,不要亡失自我“主人公”,不应把自己交付于鬼神。
2006年10月16日于北京 txt小说上传分享
08·人论
中医文化随笔08·人论
关于人,《黄帝内经》中也有相应的论述。
《黄帝内经灵枢·天年》:“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楯(dùn),何失而死,何得而生?岐伯曰: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黄帝曰:何者为神?岐伯曰: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大意是说,黄帝向岐伯询问道:我想听一下人开始出生的时候,以什么为物质基础,以什么为安全保障,失掉什么而死亡,得到什么而能生存?岐伯说:开始的人以母亲为生活基础,以父亲为安全保障;失掉神就会死,得到神就会活。黄帝问:那么什么是“神”呢?岐伯说:出生后,血气畅和,营卫通利,五脏已经形成,神气藏于心脏,魂魄已经完备,这就是得到“神”,才能成为人。
中医认为,人在宇宙中是最尊贵的。《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天复(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大意是说,天覆地载,长养万物,其中人最尊贵。为什么呢?因为人是通过天地之气而生,应四时(四季)的法则而成的。《黄帝内经灵枢·本神》:“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大意是说,天给了人自然之德,地给了人能量,德与能量结合就是人。所以,人区别于万物而显得尊贵是因为人有德(精神追求)。
但是人还有“情”的一面,而不仅仅有“德”。《黄帝内经灵枢·师传》:“人之情,莫不恶死而喜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wū)有不听者乎?”大意是说,人之情,都是讨厌死,喜爱生。所以,要劝化一个人,可以告诉他要衰败而应注意的地方,用善良的心态去与他交谈,通过各种便于他接受的方法引导他,用他所吃的苦去开导他,即便是无道的人,也应该会听得进去的。
那么人应该怎样效仿天德而延年益寿呢?在以前的文章我们已经提到过了。这里我们再进一步讲解一下。《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大意是说,上古的人,其知道大道之理的人,效法于“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道理,契合于术数,食饮有节制,起居有规律,因淡泊名利而不去枉费心神地劳作,所以能够形与神合,而尽终其天年,寿命长达百岁。
那么,什么是“和于术数”呢?《黄帝内经素问·疏五过论》:“圣人之术,为万民式,论裁志意,必有法则。”大意是说:圣人的技术,是为了万民的。他们的意志,都是遵循一定的法则(道数)的。
总之,人的生存根本在于“神”。人区别于万物是因为人可以有“德”(精神追求)。这应该是中医对“人”的比较本质的论述。
2006年10月17日于北京 。 想看书来
09·和谐
中医文化随笔09·和谐
中医中所讲的和谐是多方位的,有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身心和谐。
《黄帝内经灵枢·逆顺肥瘦》:“人之为道者;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指出了作为一个合道的人,应该效法天地之德,保持与天地(自然界)与人事(社会)的和谐。关于这个,我们在前面探讨了,这里不再赘述。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 大意是说:自古通天,是人类生存的根本,因为人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四方与上下)之内,九州和人的九窍、五脏、十二经脉,都与天气相通。通天,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互相之间“气”(能量)相通。
什么是本于阴阳呢?《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