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咱们结婚吧 (第1/3页)

好书推荐: 最强六皇子

徐景昌安排几个御史去了西南,着重了解西南土司的情况……看着这些人陆续送回来的风土民情,徐景昌真的很惊讶。

因为在这些地方,最多的寺庙就是武侯祠,时至今日,西南还有武侯锦,诸葛僮锦的称呼……各种传说,更是不绝于耳,说什么武侯教导当地百姓,治疗瘟疫,建造城邑等等。

一个人能经得起十年的考验不容易,一百年的考验更难……如果过了一千年,这人依旧是神,那大概率就是真正的伟大。

毕竟大浪淘沙,能经得起检验的,当真寥寥无几。

徐景昌也是见西南百姓依旧推崇诸葛亮,他才翻出史料,想要仔细研究,看看自己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诸葛丞相,到底做了什么……

等徐景昌翻阅各种史料之后,他不禁要感叹一声,武侯格局,超越世间何止千年!

当真有种想要跪下,顶礼膜拜的冲动。

这不是胡说的,因为就算穿越者,拿着千百年的经验回去,也不定有诸葛亮做得好。

丞相征讨南中,对于那些反叛严重的,坚决打击,毫不留情,又安排亲近蜀国的大族戍守地方……这些还都是常规操作,只能说名臣的水准,不算出格。

到那时接下来丞相的操作就来了,他见西南的气候适宜,就推广蜀锦,引导南中百姓种植桑树。

这下子可就不得了……因为西南的那一边,地形崎岖,道路艰难,就算种出了粮食,也运不出来。

传统农业,属于得不偿失。

可问题是偌大的蜀汉,就靠着巴蜀那点地方行吗?

南中的开发,势在必行。

所以诸葛亮给出了南中的选择……种植桑树,生产价格高,便于运输的蜀锦……这一下子,就把看似荒蛮的南中之地,变成了财赋之所,军费供应之地。

等于变废为宝了。

丞相拿着蜀锦,向吴魏两国贩卖,赚取巨额利润,维持军费开支,这才能不断北伐,还能保持国中民生。

所谓军资所出,国用富饶。

就连曹丕都要拿蜀锦,赏赐给藩属,作为国礼。

所以说,单纯看史料人口钱粮的数据,会觉得蜀国是三国当中,最差的一个。丞相治国,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甚至不断有奇谈怪论,惊人之语。

可是当仔细研究之后,就会发现,诸葛亮已经鼓捣出了一套新的模式……一种以工商为主的模式。

毫不夸张讲,彼时的蜀国,绝对是三国之中,动员能力最强的,不然也没法连续北伐。

如果给丞相足够的时日,北伐中原,并不是梦。因为以工商业为主的国家,攻打农业为主的国家,这是降维打击。

这事最讽刺的还不是大汉没有再次中兴……而是后世朝廷,历经一千多年,竟然没有仔细研究过丞相的治国方略!

提到武侯,就像念经一样,说什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亲贤臣远小人……诸葛丞相留给后人的财富不是这个,而是怎么因地制宜,变废为宝,开发蛮荒之地,拓展财源,壮大国力。

徐景昌已经给几个御史下令,让他们仔细研究西南的情况……看看能不能复制诸葛丞相的成功?

重新恢复蜀锦!

还有大举下西洋之后,急需大量的桐油,火器用多了,猪鬃刷子也很高贵……还有,西南有没有重要的矿场……看看能不能开发出金银铜锡……

光是知道守着那点田亩,能有什么出息?

如果只是挑选能耕种的土地,那中华就永远困兽在东亚这一片,根本走不出去。

另外,如果只是会靠着武力,那也没法做到长治久安。

人家诸葛亮南征一次,此后千百年都蒙受丞相恩泽,这是什么神仙水平,要打仗就要这么来!

而且研究了诸葛丞相的治国方略……如何经营漠南之地,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首先第一条,无论如何,也不能把漠南视作蛮荒之地,不能觉得可有可无……

“如今朝堂诸公,只怕也没有几个能跟诸葛丞相比的,都一千多年了,真是没出息!”朱高煦恨恨说道。

徐景昌倒是很淡定,“首先,诸葛丞相那是千古奇才,后人赶不上,理所当然……更为重要,赶不上就要学啊!可我们这些年在弄什么啊?我们的学堂教的是什么?就算想学这些,也要有人肯教,学成了有用武之地啊!”

“哼!我真恨不得砸碎了孔子像。”朱高煦哼道:“我早就看这帮穷酸不顺眼了。最好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