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2/4页)
下一页,自如得如冲浪一般,他接过话茬说:
“我的都突破10万了,不愧是电脑业的巨头啊。不过,好坏参半呀,怎么办?”
页面在满屏的网页信息中点击了第一个网页,说:
“那大家先……先各自检……检……检索二……二……二……二十分钟,然后互……互相交……交换信……信……信息。”
时间一到,页面就嗒嗒地敲着桌面,提醒大家打开他的专用窗口。接着,页面开始输入信息。
下面我把查到的有关中込威的信息总结一下,如果大家各自的CROOK也搜到了什么值得一提的内容,就请随时补充,行吧?
文本框嘟囔道:
“咱加入的超生物宽带也和中込商社有关系呢!当初也是因为网费包月优惠才毫不犹豫加入的,真没想到现在还成了关系户。”
页面把自己总结的有关中込威的信息传送给每个人。
“1990年23岁的中込威大学毕业,之后他开了一家小型出版社,名字叫‘数码城’,主要是制作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方面的说明书。随着电脑热的到来,数码城迅速崛起,中込威积攒了雄厚的资本。之后,他开始涉足软件和网络行业,收购、投资了大量相关企业,事业上连获成功。”
泉虫不屑地说:
“其实,20世纪90年代后期,不管是什么破烂公司,只要是和互联网沾点边儿,股价就会暴涨到10倍甚至上百倍。中込威也只不过是运气不错赶上了好时候,让他占了天时和地利。”
页面的手指奏着音乐般的旋律。
泉虫说的或许没错,在股价暴涨的势头下,中込威不向银行贷款而是通过多次大量发行公司债券来筹集资金,这种方式曾被誉为“时价总额经营”或“账外资金经营”。20世纪90年代中期,曾一度成为各大商业杂志的封面人物。
达摩举手示意说:
“我来补充一个。数码城在1997年从店头市场转到东京证券市场一部正式上市,原始股价是每股2900日元,而三年后每股暴涨到30。2万日元。”
页面边点头边继续敲打着键盘。
“在20世纪的最后一年,中込威迎来了事业的顶峰。每股突破30万日元,据说他的个人资产达十几兆日元。同年年初,他被评为世界第七大富豪。然而,自2000年的春天起,中込威的人生屏幕开始暗淡,事业急转直下。”
大鼓耸了耸肩说:
“噢,我知道啦,那一定是世界性的IT泡沫经济崩溃喽。”
页面的手指下传来了些许忧郁的声音。
“嗯,数码城的股价在10个月里跌到了五十分之一。大家嘴上都在说IT泡沫崩溃,而实际上可能都没有什么切身体会,这也许是因为当时日本的IT企业才刚刚起步,受到的冲击不是很大,而欧美企业则几乎遍体鳞伤。受此影响,欧洲有的大型媒体企业面临破产,有的美国公司出现非法财务问题。当时的欧美,新型IT企业和日本的企业一样,彼此之间相互持股,这在当时被认为是非常明智的投资渠道。所以,有很多银行和大企业也大量买进高科技股。这样,如果股价下跌至几十分之一,不论资金多么雄厚的公司要么等着破产,要么做假账,此外别无选择。况且,网络相关的公司几乎没有获得什么实质收益,所以,这个泡沫早晚都是要崩溃的。”
文本框撇着嘴讽刺道:
“那些外国佬还耻笑日本落后10年呢,他们也没高明到什么地方嘛。”
“我还有一点要补充。”
达摩没有转过身,他冲着墙说:
“根据评估报告得知去年数码城股票的损失达2000亿日元,把所持股份卖了1400亿来弥补亏损的部分。今年3月份出现了上市以来第一次当月赤字,赤字总额高达990亿。”
阿阳正前后活动着肩膀,听到这儿不禁失声道:
“呜呼,真是了得!那,中込威是怎么闯过这个难关的?”
页面的双手重新回到了键盘。每当这个时候,平时苦于开口难的页面总是判若两人,活力四射,10根手指胜过任何人的雄辩,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他转变了经营方式,从依赖账外资金的皮包公司一步一步扎实地转向有固定收益的实体。秋叶原的一些倒闭了的量贩店,他连员工一起收购,最终创建了数码城,经营与电脑相关的所有产品,现在已经开了12家店。此外,宽带也拥有200多万的用户,仅次于NT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