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页)
们当作老客就是了。”
“好个英雄不问出身!”吴仁露出赞许之色,“您年纪轻轻,却能说出这么有见识的话来,胸襟让人佩服,吴某顿有醍醐灌顶之感。若是您不嫌弃,今天中午我作东,请二位多尝几道小店的菜,也让我聊表相见恨晚、惺惺相惜之意。”
“哼,还尝菜呢,我们主子要的菜都没有。”春儿不屑地在身后轻声嘟囔。
我心中也有疑问,也不说话,静看吴仁怎么解释这事。
吴仁露出一丝踌躇,略顿一顿,“不瞒您说,本店确实接到了官府的禁令,有几道菜不能再做了。”
“哦?若吴老板没有不便之处,愿闻其详。”我心中的疑团越来越大,与这个店主聊得还算投机,希望从他这里能打听出端倪,“今天能结识吴老板我是十分高兴的,您不象是个普通的生意人,倒是满腹经纶、颇有抱负了,您若是把我们当作老客、朋友对待,就该把事情原委讲明,若是有为难之处就算了,我们这就告辞。”说罢起身便欲走。
吴仁含笑拦住我,“哈哈,能结识您是吴某之荣幸,怎会有所隐瞒?您且坐下,先用着小菜,让您品评品评吴某的手艺,容我慢慢道来可好?”
“怎么?你会亲自做菜?”
“正是,本店的招牌菜都是我自己做的,虽是店主,也不过是个厨子。”
“吴老板厨艺精绝,我是无论如何都不走了,刚才你说了要作东,我就不客气了啊。”听说吴仁要亲自做菜,我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我一向好吃,也会看厨师,判断一个厨师做出来的菜是否好吃,主要看厨师的敬业精神和悟性,不在于是专职还是兼职,以及从业的年限长短。
吴仁出去,亲自换了一壶毛峰进来,“这是我爱喝的茶,只是陈了些,您尝尝看是否还能入口,等明年的新茶下来,我一定要请您尝尝。”
“多谢吴老板了,我喜欢喝南方的茶叶,家里常备的铁观音、毛尖呢。”凑近闻了一下,“嗯,茶香很正,一定是好茶了。”
好茶之人遇到懂茶的夸赞,吴仁倍加高兴,精神抖擞地下厨去了。
等待的时候不太长,伙计撩开门帘,吴仁亲自捧了红漆托盘上来。
他已换了一身墨蓝的长衫,仪容也重新修整过,重新抱拳施礼,将菜细致地摆放于桌上。
“这是钱塘斗鸡,” 吴仁郑重地为我介绍,呈现在我眼前的是用火腿、蛋黄、香菇做鸡身,用不同深浅的蛋黄膏做鸡爪、鸡冠或鸡嘴,两只“鸡”的脖子伸得长长的,准备随时作一番厮杀。“钱塘江”用白色琼脂打底,琼脂冷却后,挤出青菜等绿色植物的汁水做“江水”,用蛋白做“浪花”,“浪头”上可能还会有一两条小船, “钱塘江”与“斗鸡”,相互映衬,既有烟波浩淼之感,又充满生活趣味。我深感没有走眼,吴仁确实堪当大厨之任。
揭开另一个碟盖,浓香扑鼻, “这是长白山人参煲鱼头,”我夹一块入口,感觉鱼头酥软肥嫩,鱼肉鲜而不腥,肥而不腻,汤鲜味浓,参中有鱼香,鱼中有参味,喝上一口,真是赛过活神仙。
吴仁见我点头称好,也露出得意之色,又掀起一个碟盖,“这是杭州菜的做法,蟹黄灌汤虾球。”我挟起一个,咬开丸子,蟹黄流出,奇怪怎么会有那么多汤汁,而且那么鲜美,虾香之后又是满口蟹香,果然是好球!忙虚心向吴仁请教做法。
“先把虾仁剁成泥,捏成一个个丸子,再把经过处理的蟹黄嵌入其中。炸过的虾球粒粒金黄,最为诱人。这可不是我店里的菜,是我自己琢磨出来的,头一遭给别人做。”听了吴仁的介绍,我大呼难得,忙不停地又连挟几个。
“花菇田鸡,安徽菜。”揭开最后一个碟盖,香美的味道扑面而来;我知道花菇是香菇中的上品;田鸡腿肉味鲜嫩,两者同烹;是滋补佳肴。 还有两个小碟,分别是莲蓉酥和蟹粉小笼。
菜和点心的味道都不错,我端起酒杯,敬酒谢过吴仁,简单客气几句,便埋头苦吃起来,春儿也吃得连连点头称赞,吴仁浅尝即止,笑着看我们大块朵颐。
吃得有十二分饱了,我终于抬起头来,“吴老板的厨艺高超,最为难得的是,精通各地的佳肴,想来你也是处处逢源啊,生意一定兴隆得很了。”
“过奖,过奖,您…”他略一踌躇,我接着道:“哦,只顾说话,忘了还未介绍呢。我是蒙古人,娘家姓博尔济吉特,你叫我小玉儿就是了。”
“您这个姓氏可尊贵着呢,敢问您是哪个王府的家眷?”
“王府不王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