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3/4页)

看来这条路是行不通的。”

吴天明不得不掉头回去,但是在那平台之上却并没有发现张培和郑成天二人,叫了一声后听到他们的声音从左侧的半山腰传了下来。

吴天明这才发现左侧竟然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向山上,只不过也是非常地崎岖和坎坷的,普通人还是不能够自如地上下的。

吴天明健步如飞,很快就追上了二人,发现他们虽然才攀登了二三百米,但是却都累得气喘吁吁地了。

“没想到这边还有一条小路,如果能够将其再拓宽一些,边上增加一些防护设备,游客应该就可以下来了吧。”

吴天明的话让二人眼前一亮,不过也都知道其中的艰难险阻是非常巨大的,就是开拓道路也充满了危险的。

吴天明在二人的肩膀上面分别拍了一下,顿时一股暖流涌进了二人的身体,让他们的疲累一下子就消失了。

三人又用了近二个小时才爬上了山顶,发现正是紫桐村后方的一处深谷,而他们下去的地方却是在右前方一带,可见这条道路转了多少道弯才能通到谷底呀。

“妈呀,真的是太难了,再让我下去我肯定不敢了。”

“没想到咱们一下一上竟然绕了一个大圈,估计就是将道路开通了,也没有几个游客愿意绕这么久吧。”

“看来要想开发下面的石刻景点,还得另想其他的办法和路径才行呀。”

晚上的时候,吴天明将周支书和村里一些老人请了过来,让张培将拍摄到的那些画面放给了大家看,那精美的石刻引起了众人的惊叹。

原来紫桐村里最多的职业是石匠,而且许多人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手艺,所以吴天明和张培才会看到这里的家家户户门前屋后都会有一些石头雕刻呢。

“这些石刻我们都没有见过,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不过也许五叔公知道些什么的,我带你们去问问吧。”

吴天明和张培虽然才来二天时间,但是也知道村里有一个百岁老人,真正的年龄已经有一百零八岁了,但是身体仍然非常健朗。

这个老人的名字叫做周德智,在村里的辈份比起周支书他们这些老人都要长了二辈,其下一辈都已经没人了,但是他还仍然活着。

于是,吴天明和张培一起跟着周支书和一些老人,非常恭敬地来到了周德智家里,现在他是跟自己的曾孙生活在一起的。

“祖祖,周支书还有吴村长他们来了。”

周德智的曾孙名叫周一根,是比周支书低一辈的,年纪也有四十开外了,极老实的一个人,正在端着碗吃晚饭,不过碗里却是些玉米、土豆什么的。

像紫桐村这样在深山里面的,基本上很少有良田种谷物,种得最多的都是玉米、土豆、山药蛋什么的,平时他们一年到头也基本上都是吃这些过日子。

“五叔公,你老还在吃晚饭呀。”

第四十五章、探险下

“子房呀,来坐坐坐,还有二个年轻人,也请坐请坐,你们都是稀客呀!”

老人的年龄虽然已经超过了一百岁,但是说话竟然还非常清楚,而且吴天明发现他的牙齿也比较好,大半都还没有脱落。

“老人家,打扰你了。”

吴天明非常恭敬有礼地向他问候道,在他面前的这个百岁老人,身体已经有些佝偻了,但是仍然能够看出他年轻时候的高大魁梧。

老人家的一头长挽在头顶正中央,用一根木头雕刻的簪子束着,而且全都如同霜雪一般银白,与那长长的胡须、眉毛一个样子,显得格外有精神劲。

“坐吧坐吧,像吴村长这么年轻的长官,可是很少见呀。”

吴天明发现,周德智老人说话的时候,还带着一些古音,或者说是解放前的时候人们说话的腔调。

“老人家,我们来想请教一下您,不知道您有没有看到过这样的一些石刻,或者是听说过它们的存在,知道不知道它们是什么时候留下来的。”

吴天明说着,让张培将拍摄的那些画面在墙壁上面放了出来,老人看到这些石刻图画后显得非常震惊。

“这不是那断崖下面的悬崖上面的石画么?你们是怎么画到的?”

“老人家,你真的见过,能不能详细地说说呢?”

听到老人家的语气非常激动,吴天明和张培对视了一眼,然后诚恳地对老人家说道。

“没想到呀没想到,事隔这么多年了,我还能够再看到这些石画。自从地震那年之后,我就再也没有看到过这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