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部分 (第2/4页)

民臣称臣妾,皆如天子之制。郊祀天地,宗祀明堂,共祀宗庙,享祭群神,赞曰:‘假皇帝’,民臣谓之‘摄皇帝’,自称曰‘予’。平决朝事,常以皇帝之诏称‘制’。以奉顺皇天之心,辅翼汉室,保安孝平皇帝之幼嗣,遂寄托之义,隆治平之化。其朝见太皇太后、帝皇后皆复臣节。自施政教于宫家国采,如诸侯礼仪故事。”太后诏曰:“可。”

这个月,前辉光谢嚣奏报,武功县长孟通疏浚水井挖得了一块白石头,上头是圆形,下部是四方形,有朱红文字写在石头上,文字是“宣告安汉公王莽崐为皇帝”。符命的兴起,从此开始了。王莽使各大臣把这件事上报太皇太后,太皇太后说:“这是欺骗天下,不可以施行!”太保王舜告诉太皇太后:“事已如此,无可奈何。想要制止,力量也达不到。而且王莽没有别的想法,只是想要公开宣告代行皇帝的职权来加强他的权力,好去镇服全国罢了。”太皇太后心里知道不可以这样做,但自己的力量不能制止,只好答应。王舜等人就一起让太皇太后下诏书道:“孝平皇帝短命驾崩,已经命令主管官吏征召孝宣皇帝曾孙二十三人,选择合适的,让他做孝平皇帝的后嗣,玄孙年龄还很幼小,如果不求得有最高德行的君子,谁能够维护他?安汉公王莽,辅佐朝政已经三代,跟周公时代虽异而功业相同。现在前辉光谢嚣和武功县长孟通上报丹书白石的符命,我深深地思索它的意思,说‘为皇帝’的含义,就是代行皇帝的职权。现命令安汉公登上皇位,代行职权,仿照周公的旧例。开列典礼仪式上报。”于是群臣上书说:“太后圣德英明,深深地看到了天意,下诏书让安汉公居位摄政。我们请求安汉公登上皇位,代行职权,穿着天子的礼服,戴着天子的礼帽,背靠着设置在门窗之间的斧形图案屏风,向着南面接受臣子们的朝见,处理政事。他的车驾进出要戒严,平民和臣下向他自称为男奴女奴,全部按照天子的礼仪制度办事。在郊外祭祀天地,在明堂和宗庙祭祀祖宗,祭礼各种神祗,赞辞称‘假皇帝’,平民和臣下称他为‘摄皇帝’,自称为‘予’。讨论决定朝廷大事,通常用皇帝的诏书形式,称为‘制’,从而秉承和遵循上天的心意,辅佐汉朝,抚育孝平皇帝的幼小继承人,完成委托的义务,振兴治平的教化。在朝见太皇太后和孝平皇后时,都恢复臣下的礼节。在他的官署、家宅、封国、采邑,可以独立地实行政治教化,按照诸侯礼仪的成例办。”太皇太后下诏批准。

王莽上居摄元年(丙寅、6)

王莽居摄元年(丙寅,公元6年)

'1'春,正月,王莽祀上帝于南郊,又行迎春、大射、养老之礼。

'1'春季,正月,王莽到长安南郊祭祀上帝。又举行迎春、大射、养老的仪式。

'2'三月,己丑,立宣帝玄孙婴为皇太子,号曰孺子。婴,广戚侯显之子也。年二岁;托以卜相最吉,立之。尊皇后曰皇太后。

'2'三月己丑(初一)册立宣帝玄孙刘婴作皇太子,称号叫作孺子。刘婴是广戚侯刘显的儿子,年仅二岁。王莽声称,卜卦的结果,认为他最吉利,所以才册立。尊王皇后为皇太后。

'3'以王舜为太傅、左辅,甄丰为太阿、右拂,甄邯为太保、后承;又置四少,秩皆二千石。

'3'任命王舜当太傅、左辅,甄丰当太阿、右拂,甄邯当太保、后承。又设置四少官位,官秩都是二千石。

'4'四月,安众侯刘崇与相张绍谋曰:“安汉公莽必危刘氏,天下非之,莫敢先举,此乃宗室之耻也。吾帅宗族为先,海内必和。”绍等从者百余人遂进攻宛;不得入而败。

'4'四月,安众侯刘崇跟封国丞相张绍商量道:“安汉公王莽一定要危害刘家。天下人反对他,竟没有人敢首先起事,这是我们皇族的耻辱。我率领同族的人倡首,全国必定响应。”张绍等跟随者共一百多人于是进攻宛城,没有攻进去就失败了。

绍从弟辣与崇族父嘉诣阙自归;莽赦弗罪。辣因为嘉作奏,称莽德美,罪状刘崇:“愿为宗室倡始,父子兄弟负笼荷锸,驰之南阳,猪崇宫室,令如古制;及崇社宜如毫社,以赐诸侯,用永监戒!”于是莽大说,封嘉为率礼侯,嘉子七人皆赐爵关内侯;后又封辣为淑德侯。长安为之语曰:“欲求封,过张伯松。力战斗,不如巧为奏。”自后谋反皆污池云。

张绍的堂弟张辣和刘崇的远房伯叔刘嘉前往朝廷自首,王莽赦免了他们,没有加罪。张辣代替刘嘉撰写奏章,歌颂王莽美德,痛斥刘崇有罪,声称:“愿意给皇族带头,父子兄弟背着箩筐,扛着锸锹,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