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 (第2/4页)

〃我很早就认识露希女士,当时我在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系选修短篇小说写作。九年前,她住在亚利桑那,遭遇到了使她非常惊恐的冲击。她说:

'那时,我每天都忙得晕头胀脑。我除在亚利桑那大学学习风琴外,还在镇上担任演讲讲习会的指导老师,以及在迪若特、维洛牧场讲授音乐鉴赏。晚上,也经常参加舞会、骑马等活动。有一天早上,我晕倒了,患的是心脏病。医师说:你必须在床上躺一年,绝对的静养。他甚至不愿意安慰我何时可以起床活动'。

'一年的病榻生活!也许不能再起来而死掉,我恐惧颤栗;这种事为何会发生到我头上来?我为何要遭此惩罚?我悲叹,气愤,抗拒;但是,仍得乖乖地遵照医师嘱咐卧床静养。有一天,邻居鲁道夫先生——他是个画家——前来探病,他安慰我说:你或许认为一年的病床生活是很痛苦的事,其实绝非如此。因为这可以给你从容思考的时间,可以重新认识你自己。在未来的几个月里,你在精神方面的成长将超过前半辈子。他的鼓励,使我稍微恢复了平静,从而努力地培养新的价值观念。我开始阅读一些心理学书籍。有一天,我收听到广播评论作者的阐释:人,可以表现自己所意识的事情。这本是老生常谈的话了,但我当时听来,却有触及内心深处的感觉。我决心以幸福、快乐、健康的精神状态生活下去。每天醒来,我就强迫自己思考所有必须感谢的事情:可爱的小女儿、亲切的朋友、可口的食物、正常的视力、美妙的音乐、愉快的读书等等。由于我明朗愉快的表现,前来探病的亲友很多,不得不迫使医师贴出告示,只准访客在一定时间、一次一人进入病房。

'九年来,我一直保持着每天醒来细数自己的幸福的习惯,过着充实而活泼的生活。这种习惯,是伴我终生的最宝贵的财富。我很感谢那一年的生活,那是最珍贵最幸福的一年。我感到惭愧的倒是,在我临生死关头之前,始终不了解生存的真正意义'。

〃亲爱的桃乐丝,也许,连露希自己都没有发现她已经学会了两百多年前莎姆尔·约翰逊博士所得出的道理,他说:‘看事情良好一面的习惯,胜过一千英镑的年收入'。

〃这不是职业性的乐天主义者说出来的话,而是一个历尽二十年颠沛、困顿、饥饿生涯的杰出文学家的处世心得〃。

〃亲爱的桃乐丝,让我们再来仔细回味一下罗根·毕加索·史密斯,一位英国学者、评论家的一句话:'人生应该有两个目标:其一是得到所想要的东西,其二是享受它,然而只有最聪明的人才能做到后者'〃。

〃桃乐丝,你听说过连在厨房洗碗也感到充满了新鲜刺激的乐趣的故事吗?波吉德·达尔所著的《重见光明》一书,就记载了这种不屈的勇气和感激。这本书是一个几乎全盲的老妇人的自传,她写道:

'我只有一只眼睛,而这只眼睛也被严重的创疤所遮盖,只能从左外眼角的小小缝隙里看东西。所以,看书时必须将脸颊贴着书本并尽可能将独眼挪向左方'。

〃但是,她拒绝他人出于同情的扶持,拒绝被人家'特别看待'。孩提时代,她常和伙伴们玩石头跳格子的游戏,但她看不到画线,于是就利用伙伴们离去后的时间,伏在地上找标记,然后再把整个游戏的所有线条牢记于心。不久,她就能与伙伴们一比高低了。她的读书启蒙是在家中进行的,但必须采用字体较大的书本,阅读时睫毛几乎触到纸面,这样逐字逐行地辨识学习,最后,她取得了两个学位,一是明尼苏达大学文学学士,一是哥伦比亚大学文学硕士〃。

最后,卡耐基写道:

〃亲爱的桃乐丝,我衷心地希望我们每天都能忘掉烦恼,生活在快乐之中,享受人生赋予我们的莫大乐趣〃。

这是一封特别的情书,信中并没有那些烫人的充满爱的字眼,但是,这封富有哲理和启发性意义的情书却使桃乐丝感受到了卡耐基的爱心。

桃乐丝读了卡耐基的这封信后,心情顿时好了许多。她十分感激卡耐基给她写了这么好的一封长信,使她获益匪浅。

后来,这封长信经过重新处理,收在了卡耐基的另一部著作《克服烦恼建立新生活之艺术》一书当中,题目命为《细数你的幸福和拥有》。它不但使桃乐丝得到了帮助,而且让千百万读者大众大获裨益。

频繁而热烈的书信来往,使卡耐基与桃乐丝之间的情感基础在相互的理解和爱恋中越来越牢固。

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卡耐基是一位十分卓越的人物。他睿智的思辩、美妙的逻辑、精辟的论述,无不使桃乐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