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2/4页)

是陈公子,快快请进。”

正说着,一个胖墩胖墩的少年跑了出来,兴奋的笑道:“廷哥儿,你终于记得哥哥我了,这一个多月时间,连人影儿都没有见到,跑哪里去了?”

“正蒽兄,小弟这可是还未回家,就先来贵府上了。”看着眼前的一脸憨厚的胖墩少年,陈廷笑着说道。

这胖墩长得很是白净,一脸的富态,虽然有些胖,却没有狰狞横肉,反而看起来令人亲近,就像一个大型福娃,这家伙长辈的身份可是不简单,在绵州是人人敬重,他爷爷是金深,曾任工部侍郎,祖爷爷是金献明,官至兵部尚书,兼右都御使,统陕西四镇军务。

而他父亲金惟玉却无意于科考,金深老爷子也乐得子孙平安,不愿他们入朝堂之争,不过功名却是要的,这金惟玉在万历三十二年考上举人,便接下自己老爷子的教书育人的事业来。

而陈廷,便是这金惟玉的弟子,和金正蒽一同长大,可谓发小,亲若兄弟。

“文修,听闻你月旬未到州学,知州大人昨日还问起为何!”清越的声音响起,一个身形修长的中年男子步入院子中,穿着蜀锦制成的长衫,长须飘飘,手握蒲扇,儒雅非常。

“学生见过老师。”

学生见到老师,可不像数百年后那个年代,称呼一声便可,而是实实在在需要叩拜的,何况是启蒙授业之恩师。

陈廷跪在地上,恭恭敬敬的问安,小诺诺见到陈廷跪下,乖巧懂事的陪着哥哥一起,倒是引起了金惟玉和金正蒽的注意。

“学生近日游历巴蜀土司之地,却见有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心下骇然,又闻山东民反,易子而食,心头一时惶然,忧虑非常,此女乃是学生在永宁卫救回,乖巧懂事,以亲人待之。”陈廷心情沉重的说道。

“嗯,先起来去拜见你爷爷,此事待会儿在提。”金惟玉对这个学生还是极为满意的,抚着颌下长须,脸上露出微笑。

陈廷施礼,接着站了起来,小丫头却懂事儿的给陈廷拍着衣衫上的灰尘。

“我和廷哥儿一起去。”金正蒽拉着陈廷,朝着后院走去。

看着亦步亦趋跟随着陈廷的小诺诺,金惟玉笑着摇晃着蒲扇,坐在院中凉亭里,悠闲的喝着茶水,却是显得极为潇洒。

金府是三进的大宅子,到了后院,有竹林阵阵,风声入耳,芙蓉溪水潺潺,仿若直接从夏日走进了春风之中,院子中有着侍女坐在一旁,见到他们,都起身施礼。

“爷爷,廷哥儿来看您了。”金胖子大声叫道,这胖子对自己爷爷极为恭敬,老爷子今年八十岁,已算高寿了。

老人家博古通今,算是一个奇才,辞官回家后除了读书育人之外,就是写点儿诗词,十年前却喜欢上了佛教,也是豁达之人。

金深老爷子躺在竹椅上,手中拿着念珠,这念珠还有着来历,是白衣庵主从印度得到的一块小叶紫檀做成,刚刚一百零八颗。

陈廷从小在金氏学堂,这老爷子对他如孙儿一般,感情极为深厚,当见到这个须发皆白,穿着素衣的老者,陈廷推金山倒玉柱般跪了下去,有些哽咽的道:“孙儿见过爷爷。”

“好了好了,小胖墩儿还不把文修搀起来,只是一个月没见,怎么就哭起来了。”老人家从小习文练武,骨架高大,站起来足足六尺有余,须发皆白,脸上有着时光刻印的深深痕迹,那双睿智的眼神中,充满了笑意。

“这小女娃倒也长得俊俏,面目圆润,是有福之像。”老太爷拍了拍小诺诺的脑袋,夸赞了两句,惹得小丫头眼睛都成了月牙儿。

陈廷站起身来,和胖子一左一右扶着老人。

“走,我们去书房,翠儿,带着小娃娃去吃点儿时鲜瓜果。”老爷子声音洪亮,整个院子都能听到。

“是的,太老爷。”一个十四五岁的小丫鬟答应着走了过来,小诺诺却是眼巴巴的看着陈廷。

“去吧,一会儿出来哥哥再叫你。”

陈廷开口,小丫头才跟着丫鬟朝着内屋走去,这家伙不禁摇头轻笑。

和胖子搀扶着老人来到书房,看着一本本充满油墨香味的线装书,还有墙壁上挂着的诗词画卷,陈廷瞬间心绪宁静了下来。

“臭小子,到底跑哪里去了,身上这么大一股金疮药的味道?”老太爷坐在太师椅上,瞪着陈廷喝道。

“啊,廷哥儿受伤了?”胖子拉着陈廷,却刚好碰到伤处,这家伙劲儿也大,痛的陈廷眼泪都快流了出来。

“小胖墩儿,叫你做事不要毛毛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