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部分 (第2/4页)

这十几万的精锐兵力即便是将四关的守军回调,再加上京师的军队在一马川这样的平原上,也不一定能够打赢它们。

对于这本弹劾奏章,上官宏出奇的没有抵制,而是派了两个小官吏稍微说了两句反对的话,如今这本奏章是否通过的决定权就全都交在了太后手里。然而太后林清影若说争权夺利,她还算在行,但论到分析局势和战争这样的事情,她就拍马也及不上下面的这些老狐狸们了,面对这种让她犹豫不决的事情,她习惯性的将视线放在了韩擎和武成义的身上,可他们二人却都两眼直视,像个木头人似的没有任何反应。

其实武成义他们二人都在考虑赞成这本弹劾奏章的得失,昨日段虎进入七星关的消息就已经送到了他们的手里,当时和他们在一起的还有手下几名亲信官吏,白义也在其中。在看了快马送来的情报后,众人都大惊失色,不明白为什么段虎会选择这个时候入京,而只有白义明白了段虎入京的意图是主要为了压制御天和陈俊,当即他就说出了一个在一马川外侧的拐子山伏击段虎的想法,就是利用京师现有兵力在拐子山拖出段虎,然后调益州陈俊的兵力入京围杀段虎。

虽然白义的这个想法很诱人,但见识过段虎强兵的武成义和韩擎二人都清楚以京师现在的兵马绝对无法拦住段虎的大军,更何况在京师里面还不知道有多少大小将领是段虎的人,只要自己这边一发难,就有可能会全军覆没,京师沦陷,所以当时韩擎二人就反对了这个提议。如今宇文烈又在奏章中提出了伏击段虎的想法,而且这个想法根本就是白义昨晚所提出的那个想法,这不禁让韩擎和武成义怀疑白义是不是倒向了保皇派的一边,正因为心中想着这件事,所以才会对太后的眼神视而不见。

太后见韩擎二人没有一丝反应,心中不禁暗自怨恨,认为定然是因为这些天自己削弱他们手中的权力,而对她进行抵制,这样一来,林清影则更加不信任韩擎二人,心中也起了将二人投闲置散的想法。

就当太后正为这本弹劾奏章而头痛的时候,蒙武派遣家将带来了他的口信,口信中说段虎这次进京是不过是为了叩谢皇恩和看望他自己,没有任何其他意思,希望朝廷不要擅动兵戈。蒙武虽然病重,但是因为成了一个旁观者,却将整个局势看得很透彻,心中清楚段虎这次入京绝对不是为了汴京这个一亩三分地,而且他既然敢来,自然有完全之策,所以

戈最终吃亏的只会是大秦朝廷,这样一来正好给段虎侧的口号,将汴京纳入了他的版图之中。当他收服了幽州之后,便可以将汴京设为过道,和南边的雍州连成一线,如此一来段虎的东部攻防战线就会变得极为稳固。在经过一夜的利弊权衡之后,蒙武放弃了伏击段虎的这个诱人想法,改而劝告朝廷不要妄动。

因为有蒙武站出来阻挠,白义的这个伏击计划最终胎死腹中,又有谁知道白义说出这个计划实际上是在赌博。首先是赌大秦朝廷是否还有救,因为在他看来与其这样缩头缩脚,倒不如拼死一搏,赢了大秦朝廷就能重新掌权,段虎势力四分五裂,而输了也不过是输了一个傀儡政权罢了。其次是赌人,看看是否有人真的能够赏识自己的才能,因为这六年他入京以来,一直都得不到重用,若不是三年前自己的设伏计谋成功的击败了段虎的大将之一李昊,他也不可能得到这个南衙禁军副统领一职。

然而朝议的最终结果却令白义失望透顶,没有一个人能够明白自己的想法,也没有一个人有创新和冒险精神,他感到了自己很孤独,逐渐有了归隐之心,当日他刚刚过了二十五岁,

朝廷既然驳回了弹劾奏章,那么就表示段虎这次入京是合法的,朝廷也就要按照礼仪派官员,在五十里外出迎段虎的大军,而出迎的人员又成了一个麻烦事。宇文烈为首的保皇派自然不会去迎接段虎这个在他们看来非常大逆不道的乱臣贼子,上官宏也明白段虎最不喜欢这些繁文节,便和手下一起同时称病,最终这个迎接的差事落在了已经失宠的韩擎和武成义的身上。段虎也意外的成为了外藩入京迎接官员最少的一名藩王,这件事情被记入了大秦的史册之内,从而也给后世留下了一个段虎在当时很不得人心的所谓证据。

“韩叔,那个段虎真的是身高十丈、青面獠牙吗?”在五十里亭内,韩擎和武成义两人各自斟酒小酌,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在他们身旁坐着一个粉雕玉琢的小男孩好奇的朝西面的一马川眺望着,同时问道。

朝廷将迎接段虎的事情全部交给了韩擎和武成义,而这两个人也丝毫没有一点尽职尽责的意思,两人一人拿着一壶酒,就来到了五十里亭,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