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部分 (第2/4页)

份缘,好好对待这个钟情于自己的女子。

宋青葙跟楚星看过秦钧的新房后,各自离开。

楚星跟刚从田庄回来的秦铭提起所见之事,“大嫂似乎很信任林管家,五万两银子问都不问一句。”

秦铭便道:“大嫂就是有这份气度与眼力,你没见,不管是对田庄的庄头还是铺子里的掌柜对大嫂都很信服。而且,林管家极有才干,若没有他,只凭大嫂一人,府里现在没这么规矩。”

楚星笑笑,问道:“对了,府里到底是怎样的章程?比如田庄的出息、田庄的收益是归公中还是各家分配?”

秦铭正色回答:“父亲已说过,府里的一切都归大哥大嫂管,早晚也是他们的。每年年底发年例银子,数目不多,吃喝足够,但要想日子过得宽裕,得另想法子……我现在管着府里的田庄,大哥许我一成的红利。”

“田庄每年能有多少出息?”楚星好奇地问。

秦铭默默算了算,“今年差不多八千两,明年若是年景好,能上一万两。”

楚星笑道:“你一年就这点进益,还敢写一万两银子的借据?”

秦铭面上一红,“都怪你绕来绕去把我绕糊涂了。”声音慢慢低下来,消散在楚星的红唇间……

此时此刻,秦镇一边给宋青葙扎针,一边也说到田庄,“今年收益估摸着比去年还要好,二弟拿一成利,日子也算宽裕,三弟成亲后单靠他那点俸禄恐怕不够。”

“等五娘进门后再说,”宋青葙赤~裸着后背俯在枕上,话语便有些含混。

秦镇没听清,却知趣地不再问,转而提起宋修远,“二哥说想在田庄住下,不打算回京都了。秋绫也觉得田庄好,起码住着安生,每天还有现成的菜蔬。”

自打章安在宫变期间死了之后,宋修远沉默了好一阵子,上次秦镇去田庄说接他回京都,他也没回。

这次又这么说,看来是真想在田庄里住了。

在田庄住也没什么不好,可亲事怎么办?

京都没有谁愿意把女儿嫁到田庄去吧?

可真要娶个附近村子里的闺女,又觉得委屈二哥了。

宋青葙默默地思量着,突然眼前一亮……

作者有话要说:妹子们猜猜宋青葙想到谁了?

第127章

钟琳不可置信地问袁氏:“……丁家真的狮子大开口;要三万两银子的聘礼?”

袁氏轻蔑地笑道:“这还有假?丁夫人当面锣对面鼓地跟我说的,连男方家是谁都没问。”

钟琳恨恨地说:“她这不明摆着是卖女儿?逼得一个出家当尼姑了还不长记性?”

袁氏撇撇嘴;“就是这么回事,宋三娘说;她既然卖女儿,咱也得讨价还价,一万五千两,多一两也不行。若她不怕儿子再被揍;尽管往高里抬。”

钟琳忍不住笑;“三娘软了这么些年;也学会来横的了,对这种人就不能客气,该仗势欺人就得仗势欺人。清平侯府的名头可不只是个摆设。”

袁氏叹道:“说起来前前后后给秦家说了这么多门亲;三娘可真是个痛快人,为人也厚道,还没见过她这么咄咄逼人过。以后谁要是跟她做亲家,可是有福了。”

钟琳便道:“我是芙姐儿的干娘,我们诚哥儿是不行了,倒是晖哥儿跟曦哥儿都不差,肥水不流外人田,让我干闺女嫁给侄子最好不过。”

袁氏想想,觉得有道理,遂道:“改天我得跟三娘打个招呼,别随便就给芙姐儿定亲,让她先思量思量家里这两个臭小子。”

袁氏果真去寻了宋青葙。

宋青葙讶然地笑笑,“孩子们都还小,现在提这个是不是太早了?”

“也不算早,”袁氏很认真地说,“晖哥儿七岁,再过五六年也该考虑着了,曦哥儿五岁,倒不太急。我的意思倒不是现在定下来,还得看以后孩子们的出息,要是两个孩子不成器,我绝不会腆着脸过来。”

宋青葙担心的也是这个。

袁氏的两个儿子长相都不错,看着坦坦荡荡的,平常遇到也极有礼貌。可谁知长大能怎么样?

而且说句不好听的,以前郑德显的大哥不就在十五岁上死了?

如果现在定亲,以后不管是退亲也好,还是病故也好,都会平白背上恶名。

袁氏的话倒是合了宋青葙的心意,因此宋青葙也不见外,坦诚地说:“我不会给芙儿早定亲,怎么也得等到十二三岁,长大了再说。到时候,要是孩子们也情愿,就定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