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1/4页)
大家知道,“炕”是北方所独有的,南方决没有“炕”这个东西。炕于书中屡见。如第八回宝玉到薛姨妈处,听说宝钗在里面,他‘忙下炕来……掀帘一步进去,先就看见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又如第六回刘老老见凤姐,‘刘老老和板儿上了炕,平儿和周瑞家的对面坐在炕沿上。’又说,‘听得那边说道摆饭……忽见两个人抬了一张炕桌来,放在这边炕上,桌上碗盘摆列。又如第十六回宝玉到秦钟家,李贵道:‘秦相公是弱症,未免炕上挺扛的骨头不受用。又如第二十五回,贾环来到王夫人炕上坐着,命人点了蜡烛,装腔做势的抄写。后来宝玉靠着枕头,在王夫人身后倒下,贾环将蜡烛向宝玉脸上一推。又如第七十七回,晴雯将死之时,睡在芦席土炕上。这也都是北方砖炕底光景。
(三)第十四回,凤姐协理宁国府,一个媳妇来,因为“宝玉外书房完竣,支领买纸料糊裱”,可见房屋是纸裱的。第七十九回说,‘咱们如今都系霞彩纱糊的窗格’,可见窗格是用纱糊的。这些在南方都没有。
(四)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贾母气极,说:“我和你太太、宝玉立刻回南京去”
这些例子都表明,《红楼梦》中的故事发生在北方。可以书中又有许多描写的事物和现象,是只有南方才有的。
(一) 第四十回,贾母为了显摆,带着刘姥姥游大观园,来到潇湘馆:“一进门,只见两边翠竹夹路,土地上苍苔布满。”贾母的丫环琥珀提醒刘姥姥姥:“姥姥,你上来走,仔细苍苔滑倒了。”后来刘老老果然被青苔滑倒。
(二)第五十回,下了这年的第一场雪,少男少女们要开诗社,宝玉性急,一早便起来,往芦雪广来:
出了院门,四顾一望,并无二色。远远的是青松翠竹......顺着山脚刚转过去,已闻得一股寒香拂鼻。回头一看,恰是妙玉门前栊翠庵中有十数株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
这“青松翠竹”且不说它,有人会说北方也会有,死抬杠。这寒香拂鼻的十数株红梅,大家总在北京城的野外找不出吧!
这两个例子已经够了。要举还能举很多。如第十七回,潇湘馆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同回,贾政等过了荼蘼架,入木香棚,蔷薇院。又,怡红院中满架蔷薇。第四十一回,妙玉对贾母说,喝的是旧年蠲的雨水。第二十八回,行酒令时,蒋玉函拿起一朵木樨来。这些应该说都是只有南方才有的。
这真是一个难解之谜。风物上没有办法,能不能从人物的语言上判断南北呢?红学家们请教语言学家,最后有的说是经北方方言为基础的,有的说是以南京方言为基础的,都从小说中找出了一大堆证据,北派找出了一个“姑娘”就下结论一定是北方方言,南派找出了一个“凤辣子”就说是南京话。依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事。其实,庚辰本上的几条脂批早就把问题说清了:
按此页中若干人说话语气,以及动用器物饮食之类,皆东西南北互相兼用,此姑娘之称亦南北相兼而用者无疑矣。(第三十九回)
此姑娘亦姑姑娘娘之称……皆南北互用之一语也。(第五十二回)
前注不谬,此亦为南北互用之文。(第五十三回)
著名红学家俞平伯说:
“这些自相矛盾之处如何解法,真是我们一个难题。或者可以说由于《红楼梦》传世钞本纷多,后虽定为一本,牴牾之处尚未尽去。或者此等处本作行文之点缀,无关大体,因实写北方枯燥风土,未免煞尽风景。我想,有许多困难现在不能解决的原故,或者是因为我们历史眼光太浓厚了,不免拘儒之见。要知雪芹此书虽记实事,却也不全是信史。他明明说‘真事隐去’,‘假语村言’,‘荒唐言’,可见添饰点缀处是有的。从前人都是凌空猜谜,我们却反其道而行之,或者竟矫枉有些过正也未可知。
看《红楼梦》实在不能看呆了。作者开宗明义,反复强调此书是“满纸荒唐言”,“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失却无考”,“取其事体情理”,可我们偏要缘木求鱼,结果只有一个,白费力!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一节 抑与扬
4 抑与扬
有人说,《红楼梦》多是“春秋笔法”“微言大义”。这主要是说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抑扬,都是藏在骨子里。他从心底里贬斥一个人,写出来的尽是赞扬的话,他从心底里褒扬一个人,写出来的却尽是贬斥的话。大家读《红楼梦》切不可被作者蒙骗,否则就真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了。为了便于比较,使大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