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神秘多头与空头“河南帮”的期货对决 下 (第1/2页)

好书推荐: 富婿奶爸

此时的“河南帮”进退两难,按照之前的套路去采购绿豆现货时,他们才发现已经没有现货可以采购了,多头甚至挨家挨户将村民手中的散货也都收走了,至于粮食部门下属绿豆库存也基本被提走了九成以上。

看着多头扫货的力度和提货的速度,“河南帮”终于明白了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对决。多头的背后必定有高人布局。

既然买不到绿豆现货,那么交割这条路就被堵死了,现在只能盘面平仓认赔了。可如今的浮亏触目惊心,他们即便有心平仓离场,也很难下得去手。

就在犹豫之间,绿豆期货又出现了暴力拉升,此时的绿豆仿佛变成了金豆,吸引了华夏更多的投资者买入做多,各合约最高持仓达七十万手(折合七百万吨绿豆),如此天量甚至引来了投资者的戏谑——华夏绿豆期货盘面的量都超过了全球绿豆的产量,如此形势下,多头逼空头怎能不赢?

后面的故事就很熟悉了,绿豆行情引发北部期货交易所的注意,在祭出提高手续费,提高保证金,扩大涨跌停板三个大杀器以后,空头彻底玩完,助力绿豆期货继续走出一段确定性较高的鱼尾行情,绿豆期货在触及4000元/吨后终于止住了步伐。

此时绿豆期货价格显然对空头极为不利,而北部期货交易所在经过艰难地抉择下,选择更改规则以防止更大的风险发生。

北部期货交易所不得不终止所有绿豆合约的正常交易,以官方公布价格将场内全部空单与多单对冲销零。

“河南帮”由此彻底覆灭,毕竟从一开始他们就站错了位置,埋下了隐患。

客观来说,华夏期货市场其实是在买方市场的环境下建立发展起来的,具有“解不开的多头情结”。

所以,期货江湖有个不成文的潜规则,那就死是要方法可行,很容易在某段时间,利用资金优势造成“钱比货多”的格局,“钱比货多”说白了就是一种资金制造出来的“需比供大”格局。

在“钱比货多”即“需比供大”的在买方市场下,不论原来商品的供需基本面是怎样的,此时的价格上涨成为了必然,所以期货江湖上有名的逼仓事件,绝大多数都是上演多逼空,还屡试不爽。

回顾本次绿豆期货多空对决,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其实战争进入白热化状态以后,多空双方基本也都明牌了。

多头是农产品大户“北梁”掌事梁文志联合北京钱多多投资有限公司钱程以及一众大户。

其实梁文志对于这场对决早在春节期间就萌生了想法,他在和钱多多的钱程打牌时,提到自己想发展绿豆期货和现货业务的想法,但是绿豆市场被“河南帮”控制,自己无法插手。

钱程似乎对梁文志的绿豆业务并不感兴趣,他只对赚钱感兴趣,他当时便随口一问:“你就说吧,怎么赚钱?”

随后梁文志把自己的计划向刘君和盘托出,天下梁仓有产业渠道,钱多多有天量资金,两个人一拍即合,打算出其不意干他一票,然后各取所需,事成后绿豆市场归梁文志,盈利的8成归钱程。

空头除了“河南帮”以外,还有实力不俗的粤顺资本以及一众散户。可惜空头在明处,多头在暗处,而且空头天然劣势,外加准备不足,最终在北部期货交易所调停下不幸成为亏损者,实在让人叹息。

值得一提的是,事后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经过审查揪出两个大户违法违规。

其中,刘大户针对绿豆期货品种合约设计上的疏漏,扰乱现货市场,搞联手交易,为垄断市场价格进行逼仓,其违规行为损害了多数投资者的利益,扰乱了期货市场的正常秩序,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依法被判处有期徒刑。

与刘大户搞联手交易的王大户因为情节较轻,仅仅算作违规,被判终生禁入期货市场,也不知道王大户是不是因祸得福,他在此之后就绝迹于期货江湖,在广州买了几栋楼当起了收租的房祖宗,闲来无事自己又开了一家小饭馆,专卖烧鸡饭。远离赌桌,过起了童话中“幸福快乐的生活”。

此外,还有个人因为做空亏光了积蓄,于是便转行当起了网文小说家,为日后东山再起迈出了第一步(这都是后话)。

2003年的绿豆期货事件就这样落下帷幕了,回到文健的视角,对他来说除了通过对绿豆的日内交易赚了不少钱以外,他其实对于这场博弈的背后细节一无所知。至于其他细节,他也是后面从梁平那里获知的,这些都是后话。

现在的文健只看到了有关绿豆“供大于需”和“供不应求”的新闻不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