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部分 (第1/4页)

“都进贡了?连永昌、周庄也进贡了?”一个秀才奇道。

“侬勿晓得?永昌徐六爷头一个进贡哉,长毛王爷(1)还封伊啥伲‘抚天侯’(2);周庄费大老爷倒去格晚,伊送把长毛一只木桶,桶里厢一片太湖石,一堆生姜(3),长毛欢喜,跟伊称兄道弟哉!”

几个秀才面面相觑,一个个脸色都如土灰一般。

“胳膊拧不过大腿,还是进贡吧,李年兄,咱们分头去和各家头人们分说分说如何?”

“这,唉,不妥不妥啊,你们忘了?那位庞中书庞大人,还领了团练大军在塘桥驻扎,倘若……咦,那边莫不是王紫诠王年兄回来了?”

王利宾风尘仆仆的样子,从虹桥上匆匆走过来,在桌边坐下,不顾秀才们心急火燎地百般追问,只是低着头,一口口抿着茶水。

“莫再问了,”良久,他才缓缓抬起头来,满眼黯然的颜色:“小弟赶到塘桥时,镇上只有些百姓,一个拿刀枪的都寻不着,庞大人一家也不见踪影,打听之下才知道,他下令四乡八镇三日后进兵,自己却在当晚就带着全家老小大小随员,从阳澄湖水路一路跑去了上海。”

秀才们原本已如土灰般的面色,此刻更是一片惨然:这朝廷命官,敢情蒙骗大伙儿给他殿后啊?

“都这般天地了,还有什么好顾忌的,我等不如……”

一个秀才踌躇良久,正待一口气说出那难以启齿的两个字,却听得和丰桥方向,一阵鼓乐吹打之声,几面鲜艳的黄旗,在灰朦朦的雨檐间闪烁着。

“不好,长毛来了!”

众秀才一阵惊惶,正欲四散奔逃,一个半官话半土白熟悉的嗓门由远而近,清清楚楚地传进每一个人的耳轮中:

“乡亲们勿要惊惶,长毛大人们奉天诛妖,勿是来寻乡亲们生活哉,都把屋门打开哉,勿交关哉!”

鼓乐声渐近,一队黄旗黄巾的长毛整齐地从官道上开过来,为首绣旗下簇拥着一员大将,五短身材,头戴黄锦绣兜,身穿团花黄袍,骑一匹花马,腰里悬着手枪、腰刀,和一个镶着五色玻璃的八音盒子,身后马上,跟着四五个红衣跨刀的少年,和两个扎红巾穿长袍的人,其中一个秀才们认得,正是王利宾的表兄、吴县秀才王克昌。绣旗侧前踢踏着一匹小驴,驴上一人短帕包头,一手抓着驴辔头,一手攀着把古里古怪的花洋伞,努力地伸到那为首大将的头顶上,却不是失踪了的曹地保是谁?

“乡亲们听者,长毛大人有令,好早去保圣寺山门口填门牌哉!”

曹地保的声音高亢着,一如他往日为大清朝催粮米租税那般中气充沛。

“真是时穷节乃……唉,真是真是,”秀才们望着街上这番光景,有几分想笑,又有几分想哭。

一个秀才忽然觉得应该问问王利宾的,毕竟他和洋鬼子打过几年交道,又是那投长毛的王克昌表兄,或者有些高见,也未可知呢:

“王年兄,您……”

回头寻时,却只见一张空凳,一盏残茶,那王利宾早已不知何处去了。

注释:

1、太平天国以为上帝叫“爷火华”,所以避讳“爷”字,但私下里许多军民习惯称呼忠王等为“王爷”;

2、太平天国后期在王爵以下设立六等爵位,义、安、福、燕、豫、侯,一般在爵前加“X天”两字,如干天福、详天燕等等,抚天侯是最低等的天国爵位;

3、这个是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木桶里装生姜和假山石,寓意“一统江山”。

………【(七)】………

“表兄也太没计较了,怎么说投长毛便投长毛,白读了这许多书,唉。(看小说到顶点。。)”

众人且惧且惊,正自议论纷纷之际,王利宾已悄没声息地溜回家中,紧紧关上了大门:

“谁来也不见,就说我病了!”

“是是是,”老仆欠着那本已佝偻的背脊,不住地应着:“这个,要是人家来催填门牌,

小人该如何……”

一个秀才忽然觉得应该问问王利宾的,毕竟他和洋鬼子打过几年交道,又是那投长毛的王克昌表兄,或者有些高见,也未可知呢:

“糊涂!喏大年纪,这也不会么?”王利宾一脸的晦气:“别人家怎样,我家便怎样好了,这种小事,以后莫再来烦我!”

可是天还没擦黑,裹着红头巾的表兄王克昌就跑来烦他了,趁着老仆去保圣寺外填门牌,还没回来的当口。

王利宾上上下下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