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部分 (第2/4页)

以圣旨的形式下达。

虽说李重九并非独断专行之人,现在也并非开国之初时,但是李重九一条条政令下达时,赵国的群臣并没有多少质疑,有数的诤臣如魏征,姬川等人已是越来越少在大殿上谏言,就算反对,见李重九坚持后都不敢再劝。

其余世家子弟,大赵老臣,甚至太平宰相温彦博,就更少了。

并非是他们不敢出声,而是李重九眼下功勋太大,自剿平突厥,开创这旷世武功之后。李重九眼下的威望无人可及,一言即出即是金科律例,很少人会质疑。

大臣们总担心,李重九皇权过重,会不会如重蹈当年杨广之覆辙。但事实上,大赵皇权越重,在各方面的战事上却都是无往不利。

从开国之处,一直执行的强大的中央集权,加上李重九个人威信,在这之下的大赵的皇权无比强大。

在强大皇权之下,无论是崖岸自高,看不起诸门的河北士族,与河北士族地缘不同的河东士族,前朝朝廷旧吏,新晋的寒门官吏,掌握大量商业资源,信息的商阀官吏,甚至与汉人一直不和睦的草原胡族,他们内部的矛盾都被压制下来了。

彼此间相互倾轧降低至最低,而在皇权之下,所有人都是拧成一处,长此以往几年,十几年,二十年新的利益集团就会形成,一套共同遵守的潜规则就会实行。

但在这之前,只有强大皇权之下,才能维系了大赵帝国间各个不同派系。这一点李重九还是比较羡慕李渊,因为他只要处理好关陇集团一方面的关系即可。

政令一条条的颁布,随意的几个字,就可以改变几千,上万人,十几万人一生的命运。

众人都已十习以为常,这个辽阔的大赵帝国,由这大殿主宰着一切。

晚上灯火已燃,官员已是散去了大半,但仍有十几个官吏,在李重九面前禀告事情。

而在殿下中书省的值事官员,随时将一封又一封的战报,从外面送入。殿外再度有排起了队伍,官吏们拿着手中的奏折,等候着接见李重九。

这也是李重九的决定,自大战开始后,他剥夺了中书省票拟的权力,凡事有关于战况的一切消息,事无大小,皆呈至自己面前,亲自批改。

这样之下,中书省官吏的工作量增大了十倍,而李重九工作量也是大为提升,不过工作到现在李重九依旧精神百倍,令人不由不佩服,这位大赵天子充沛的精力,也只有这样的人物,才能日理万机,将整个国家的事情,处理的井井有条。(未完待续……)

第八百零九章 辽北五郡

多谢书友提醒,上文乙支文德改为渊盖苏文。

辽东城对于汉人而言,这是一个伤心之地。当年杨广征高句丽时,三十万大军亦无可奈何的城池。城池下隋军尸骨垒垒,至今犹有高句丽人用大隋将士头颅所建京观存在。

现在辽东城,再度处于汉军的团团包围之下。

城下各种攻城塔,土台,高墙正在修筑着,周洲率领三万赵军将辽东城团团包围着。

这三万赵军有汉军士卒不过三五千人马,其余多是南附契丹,汉化丁零,辽西靺鞨,以及内附靺鞨各部人马。

这多年来的征战,这些依附于赵国的各部人马,早已是习惯了协同赵军的作战方式。除了武器相对于赵军而言简陋许多,从军主,统军,幢主等各级配置,以及作战方式而言,都与赵军无二。

现在周洲麾下辽东郡郡兵兵力虽远远不如当初攻辽的三十万隋军,但是这些人都是久在辽东与高句丽作战的,经验丰富。何况渊盖苏文这一次杀回平壤,带走了大量顺奴部精锐战士,使得高句丽东部的辽东城,五女山城,国内城一片陷入兵力空虚。

所以今日辽东城已是陷入兵力空虚的境地,眼下只有渊盖苏文的弟弟,渊净土率领一万人马,驻守在辽东城内。

尽管如此,面对辽东坚城,周洲依旧不敢怠慢,将辽东城重重围困,待打造好攻城武器后再行攻城。赵军最新式的武器火油弹,八梢砲。陈列于城下。

攻城之势,一触即发。

在另一方。消奴部将将兵力,都分布于辽东城。以及附近千里长城上时,在北面郭孝恪,突地稽率领松漠都护府的人马,从北杀来,直逼迫高句丽陪都国内城。

国内城在鸭绿江附近,原先是汉辽东四郡中汉人所筑的县城,后来高**建立高句丽,于是建都于此,此后虽是高句丽数度迁都。但一直是高句丽重镇所在。

现在郭孝恪将步卒尽数留在哈达岭以南,自己率领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