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4部分 (第1/4页)

员就要飞两个架次,出动强度不算高,可也不是很低,按照以往的情况,按照这个侦察强度,侦察机部队可以持续作战五到七天,这已经足够了。而且在有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加强侦察强度。

“在我们重点搜索的海域范围之内,侦察机没有什么发现。”航海参谋在海图上标出了侦察海域。“我与参谋长商量了一下,如果我们在今天晚上没有什么发现的话,那就应该在明天白天扩大搜索范围,至少要搜索北面180度范围内的所有海域。”

郝东觉微微点了点头,他也正要说这事。如果到了明天白天的话,美舰队就有可能机动到第三舰队东西两个方向上去,而且只扩大到180度的话,那还不足以覆盖所有危险方向,最好是扩大到240度的范围,只有南面120度范围内不存在危险。

“参谋长已经拟定好了新的侦察计划,先给你过目,如果没有问题的话……”

“还要扩大搜索范围,明天一次出动一半的侦察机,除了南面120度范围之外,其他各个方向都要照顾到。”郝东觉拿出了香烟,“这事我亲自负责,你先去忙别的事吧。”

航海参谋没有多说什么,毕竟他只是负责航海的,而且在舰队几万人里,还真没有哪个人比郝东觉更了解航空作战了。

第二十四卷 海上霸主 第五十四节 天网

李耀芳与连廷威两人已经在上午执行了一轮侦察任务,在返回舰队后,两人睡了几个小时,随即就在傍晚出发开始执行新的一轮侦察任务。对于这两名飞行员来说,也许此时最重要的不是能不能找到敌舰队,而是他们能否按照准确的航向飞行,并且在燃料用光之前回到航母上,而不是被救援飞机从海里打捞起来。

自从上次第一个发现了大西洋舰队之后,两人成了第八特混舰队航空兵里的知名人物,而让他们出名的不是首先找到敌人,而是在找到敌人之后,他们没有能够继续跟踪敌舰队,而是一溜烟的逃了回来。虽然舰队司令官没有追究这件事情,反而还给他们各发了一枚优秀服役勋章,但是这并不能够改变两个人在同僚眼里的形象。

说实话,李耀芳与连廷威也有点委屈。“侦察鹰”不过就是一架飞得快点的侦察机而已,并不是战斗机,在遭到敌战斗机的拦截时,任何一名侦察机飞行员能想到的都是逃命,而不是去与敌人拼命。而且“侦察鹰”的最大速度比“超级海盗”要慢得多,占优势的只是其加速性能,特别是在高速俯冲时的加速性能。这也是“侦察鹰”摆脱敌战斗机攻击的最佳方法。当时,李耀芳驾驶着侦察机摆脱了敌战斗机的追击后,他自己都找不着北了,还怎么去继续跟踪敌舰队呢?后来如果不是得到了舰队防空战斗机的引导的话,他甚至回不到航母上呢。对侦察机飞行员来说,逃命并不可耻,而李耀芳受到指责的是没有在逃出来之后又飞回去,当时很多侦察机飞行员都会在摆脱了敌战斗机之后,再次飞回去,继续监视敌舰队,这也大概算得上是唐帝国海军舰载侦察机部队的“独门绝活”吧。

这也反映出了“侦察鹰”的一个小毛病,即陀螺导航仪的稳定性不好。而且精度不高。这也是当时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在更先进的激光陀螺导航仪,甚至是后来地卫星导航仪出现之前,能够为飞机提供方向引导的就只是简陋的陀螺导航仪。而这种依靠惯性来测算飞机的方向,以及所飞行距离的仪器很不精确,如果飞得太远了,就很难保证航向的精确性。这也是为什么跨大洋飞行那么困难,而且还必须得在沿途的岛屿上建立大量的地面导航站地主要原因。而执行战斗侦察任务的侦察机是不可能得到地面导航站的引导的。最多只能在返航的时候得到舰队航母上导航部门的引导。

对于那些经验丰富,而且沉着冷静的飞行员,这点小问题是可以克服的,至少可以尽量保证在预定的线路上飞行,而不是一出现意外情况就找不到北了。李耀芳并不是有经验的飞行员,而且他也不算沉着冷静,当时他早就已经吓得浑身直冒冷汗了,哪还找得到原来地航线呢?

也正是如此,李耀芳担心在返航的时候回不了航母。之前,他只执行过三次夜间侦察任务。而且其中有两次是由舰队引导返航的。另外一次也只是运气好,正好飞到了舰队上空。如果真让他,或者是后座上的连廷威自行引导返航的话。恐怕他们根本就找不到舰队,更不可能回到航母上去。以往也不是没有出现过因为导航错误,导致侦察机没有返回舰队,或者是飞到了别的舰队去降落的事情,而且出现这个问题的也不止李耀芳这一个机组。

天色逐渐暗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