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部分 (第1/4页)

另外四艘驱逐舰也在这个时候转向,并且迅速的射出了鱼雷,然后快速向西北方向退却。每艘驱逐舰上有二十条储备鱼雷,他们还可以进行攻击,但必须要退到敌人的炮火覆盖范围之外去重新装填鱼雷,这需要至少半个小时的时间(算上来回航行,大概需要一个小时)。

有四艘驱逐舰没有在这个时候发射鱼雷,而是在继续冲击。它们遭到了最猛烈的炮火攻击,带头的那一艘在一分钟之内挨了至少十五发炮弹,大部分都是155毫米的炮弹。整个战舰的舰桥几乎被炮弹炸飞,里面的军官无一幸免。后面一艘立即杀上,成了新的领队,很快它也挨了数枚炮弹。三艘驱逐舰一直冲到距离美舰队3海里的地方,才同时右转,接着射出了鱼雷。

“长官,长官……”

在医疗病冲过来的时候,房子孝已经倒在了舷桥旁,少校是笑着阵亡的,他的牺牲,还有驱逐舰编队的牺牲换来的是最货的胜利!

仅仅一轮冲锋,十六艘驱逐舰就有四艘被击沉(几乎都是因为弹药库被击中,大爆炸后沉没),四艘遭到重创,成了活靶子(也很快就被击沉了)。逃回去的八艘驱逐舰全部带伤,有两艘的舰桥都被炸飞了,但顶替上来的军官仍然在坚持作战。这八艘驱逐舰在撤出的时候就开始重新装填鱼雷,既然没有命令让他们撤退,那他们就还得继续进行鱼雷攻击,直到把鱼雷用光,或者是自己如同前面的战友一样被敌人干掉,或者是收到撤退的命令,不然,他们绝不会后退。

驱逐舰的牺牲绝不是毫无价值的,鱼雷以40节的速度航行,5海里只需要7分30秒,3海里只需要4分钟多一点的时间。也就是说,“Z舰队”要想避开这次雷击的话,那么必须在四分钟之内完成转向,将舰艏朝向鱼雷射来的方向,而这就势必使其主炮无法完全对准北面的第二特混舰队,无法将所有的力量发挥出来,但这绝不是最关键的!

第七卷 力挽狂澜 第五十一节 巨炮的怒吼

在收到常荐新发来的第二封电报时,严师琪再次调整了航向,并且让舰队以最快的速度前进。此时,他有两个选择。

如果要争取时间的话,他就必须将两艘“尊严”级战列舰抛开,率领四艘“广州”级战列舰以31节的最大速度前进。而这至少可以争取到十分钟的时间,大概在三点二十分左右就可以到达交战海域,炮击“Z舰队”。如果他要保证舰队火力的话,就必须将两艘“尊严”级带上,以28节的最快速度前进(“尊严”级的设计最大速度是29节,但在打捞修复的时候增加了大量的武备,还加强了战列舰的主装甲,排水量增加了2000多吨,结果速度就降低到了28节),而这就只能在三点三十分左右到达战场。

严师琪的选择是后者,保证舰队的火力。“Z舰队”有八艘战列舰,84门主炮,而他手里只有六艘,如果少了两艘“尊严”级的话,就失去了三分之一的火力,这就更难以在炮战中击败对手了。这是炮战指挥官最基本的想法,而且也是他们的一个特点:保守!在严师琪看来,如果能够歼灭“Z舰队”,就算牺牲了第二特混舰队的所有战舰,那也是一个伟大的胜利。在这个时候,他没有想过第二特混舰队的遭遇,想到的只是尽量的干掉敌人。如果要牺牲,那么第二特混舰队就是已经摆上了祭台的牺牲品!

三点二十分,“广州”号上的雷达首先发现了东北面的美国舰队。此时美国舰队已经与第二特混舰队交火,而且是成纵队北上。严师琪并不知道第二特混舰队的确切位置,只知道第二特混舰队在美国舰队的北面。见美国舰队以纵队方式北上,严师琪立即下令,舰队航向调整到90度,抢占炮击的有利位置。这个决定也许没有错,但是严师琪没有考虑到一点,如果第二特混舰队在北面的话。那么美国舰队肯定会转向的,他应该在这个时候继续北上,抢占西面地“丁”字头,而不是南面的“丁”字头。

三点二十八分,美国舰队突然转向,而此时第三特混舰队已经完成转向,距离“Z舰队”22海里,正在高速逼近之中。随时准备开始炮战,此时再抢占有利位置已经太晚了,唯一的办法就是立即赶上去,趁“Z舰队”还将炮口对准北面的机会,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严师琪的稳重又浪费了几分钟的时间,为了确保穿甲弹能够击穿美战列舰的装甲,他将开火距离确定在了12海里,也就是大概22公里的距离上。而要追上这10海里,至少需要二十分钟!

也活该金梅尔倒霉,本来“宾夕法尼亚”号上的雷达早就应该发现南面杀来的第三特混舰队了。但是跟在“宾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