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部分 (第1/4页)

强大的,可其取得地战果却是最为糟糕的,比起编制规模小得多的德国空军来说,帝国陆航在战场上的表现完全可以用失败来形容!

改变陆军的编制是发挥陆军战斗力的关键,当严定宇认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肯定会立即着手。其实,从陆军编制的变化上也完全看得出来,陆军已经彻底的抛弃了陈旧地战术,转而寻求更有效,更先进的战术。

“……为了达到这一战争目的,我们需要更多坦克,火炮,飞机,我们需要更多的优秀官兵,我们需要更多的弹药,我们需要更多的支持!在这两年之内,陆军至少需要一万辆坦克,一万五千门自行火炮,十万门其他各类火炮,以及五万架飞机。这只是一个开始,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帝国陆军需要的支持将更多,同样的,我们将带回更多的胜利,创造更多的奇迹!”

古迅雷的话音落下后,会议室里先是安静了下来,接着薛希岳第一个鼓掌,其他的官员与将领这才跟着鼓掌。

“不错的演讲,不过,这不是官员们需要的!”聂人凤一边轻轻鼓掌,一边笑了起来。

谈仁皓也笑了笑,古迅雷最后提出的需求胃口太大了。这虽然在帝国的承受范围之内(比薛希岳提出的战争生指标低得多),可帝国还需要向其他盟国提供援助,需要输出大量的武器装备,不可能把所有生产出来武器装备都提供给陆军。当然,陆军的需求其实是完全合理的。俄罗斯是欧洲地区国土最广袤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国土面积仅次于唐帝国与美国(澳洲当时还没有独立成为一个国家)之外,国土面积最为广袤的列强(巴西的国土面积超过了俄罗斯,但不是列强)。要战胜俄罗斯并不容易,不然一战时,唐帝国也不会通过消耗战来拖垮俄罗斯,通过俄罗斯国内的剧变来战胜这个敌人了。

在古迅雷的整个演讲中,一直都在强调一点,那就是陆军将转向机械化作战,并且将全面加强装甲兵,炮兵与航空兵的重要性,利用多兵种协同作战来达到战术上的突破目的,并且积累战术突破为战略突破,最终赢得西北战场上的胜利。

不管是对唐帝国,还是对唐帝国的陆军来说,这种转变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在经过了战争头两年的艰难前进,以及重重挫折与失败之后,帝国陆军终于认识到了战争的变化。一战中被奉若天书的阵地战已经被彻底的淘汰,战争正在向火力与速度转变,火力与速度决定了战争的一切。也许,陆军在这个时候认识到这个变化还不算太晚,因为他们还可以把握住今后的机会。

从总体上讲,古迅雷的演讲并不是很成功,他太强调军事性,而忽略了这是在向内阁大臣做报告,而不是在向陆军司令做报告,结果很多大臣都给搞糊涂了。

第六卷 真正对手 第十五节 认清对手

谈仁皓走到古迅雷开始“演讲”时的位置时,他先向会议室里的官员们看了一眼,然后才放下了手上的文件。聂人凤好像预感到了什么,立即朝谈仁皓看了过来。

“首相大人,各位大臣。在讲解海军未来的战争计划之前,我想先阐述一个观点。”谈仁皓没有用他的稿子,“我不想如同开始古迅雷少将那样详细的阐述海军的作战计划,因为战场上的变化永远比计划来得快,如果计划脱离了现实,那就不是一份好的计划。决定我们未来战争计划的因素中,除了帝国国内的生产能力之外,还有一个极为关键的外界因素,那就是,我们的主要敌人到底是谁?”

谈仁皓的开场白比古迅雷好得多,开始那些都在打瞌睡的官员立即把注意力转移到了谈仁皓的身上来,连古迅雷都很佩服的朝谈仁皓看了过来。

“在来京城之前,我们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一份调查报告,这是一份根据帝国各情报单位获取的情报汇总来的报告,关于我们几个主要敌国,以及潜在的对手的国家生产能力报告!”谈仁皓朝那名协助会议的年轻官员点了点头,十几份文件分发到了各个内阁大臣的手里。这原本是谈仁皓的备用计划,现在却被他首先用上了。“这份调查报告也许存在一定的漏洞与错误,但大体上是可信的。其中,最为重要的最后一页,我们将这些国家的生产能力与帝国的生产能力做了对比。如果帝国的生产能力为100的话,那么现在的日本仅为8,俄罗斯为24,意大利为35,西班牙为32,法国为37,英国为45。下面还有一份同盟国的生产情况,其中波斯帝国为45。德意志帝国为65。战争本身是建立在经济基础,特别是工业基础之上的。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地加法,实际上,现在我方的生产能力是远超过敌人的生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