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2/4页)

就禁止任何形式任何理论的对金字塔的考古发掘。

当然,如果有朝一日秦陵真的发掘了,证实地宫完好无损,项羽这顶“复仇派”盗墓天王的大帽子也能摘去了,在没有直接证据之前,这顶帽子还得戴在西楚霸王先生的头上。

看点提示:

● “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来历之谜

● 掘开坚固墓道的方法之谜

● 梁孝王金缕玉衣去向之谜

四大“盗墓天王”,谁最聪明?既不是刘去,也不是项羽,更非陈叔陵,而非曹操莫属。曹操的聪明在于:一,他知道人多不一定力量大,有组织“咱们工人”才有力量;二,不盗皇陵盗王陵,盗皇陵弄不好就身败名裂,项羽便吃了这茬儿的亏,而王陵随葬宝物并不比皇陵少,盗起来却稳妥多了。梁孝陵刘武墓就成了曹操这种“盗墓思想”下的牺牲品。传说,刘武墓内有中国最原始的冰箱、卫生间,真的吗?曹操盗墓丑闻是怎么被揭发出来的?《魏氏春秋》称,曹操曾亲临现场指挥盗墓……

。。

“寻宝派”盗墓之王——魏王曹操(1)

盗墓,是王者行为,上面说的刘去、项羽,都是这样。到了汉末,又出了一位盗墓中的王者—曾被汉献帝刘协封为“魏王”的曹操。

曹操盗墓在中国盗墓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标志性人物。为了保证盗墓有组织、高效率,曹操在自己的军中成立了类似“盗墓办公室”这样的机构。这是中国盗墓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军方盗墓机构。“盗墓办公室”的人员都被授以相应的不同职务:总指挥叫“发丘中郎将”、发掘队长叫“摸金校尉”。

曹操盗墓的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盗到黄货、白货什么的,为自己的部队提供财源,是名副其实的“寻宝派”盗墓之王,而且是“天王级”人物。曹操这一盗墓动机,代表了绝大多数盗墓者,传说后来有些地区的盗墓贼把“曹天王”奉为行业神,供奉了起来,在行盗前会给他上炷香,保佑平安多发财。

● 曹操的祖父是一名太监

曹操的底细一般读者都比较清楚,他就是《三国志》上的“魏武帝”,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三国演义》中魏国的主角。虽然史书上称曹操为魏武帝,实际上曹操一天皇帝也没有当过,这是他大儿子曹丕当了皇帝后追谥的。曹操真正的最高封号是“魏王”。

曹操生于公元155年,卒于公元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卷一)介绍,曹操的祖父曹腾是汉相国曹参的后人,但他竟然是一名太监,曾是东汉末年宦官集团中的一员。太监怎么会有儿子、孙子?原来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官至太尉,差不多相当于“国防部部长”的位置。曹嵩是哪来的,连他自己也搞不清楚,所以陈寿在《三国志》中称,“莫能审其(曹嵩)生出本末”。

曹操小时候,“机警,有权数,而任侠*,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用今天的话来说,这小子机灵聪明,有谋略权术。但负气仗义放纵不拘,不务正业,不知修身,所以当时大家没有觉得曹操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但只有梁国的桥玄、南阳的何颙,认为曹操将来能做大事。“玄谓太祖(曹操)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桥玄的意思是,天下将大乱,若非有治国能力的人不能挽回局面,安定天下,这样的人大概就是你曹操了。

桥玄这话或许是曹操发迹后的附会,是拍曹操马屁的,但不管怎么说,曹操后来果然成了定鼎天下的人物。

汉灵帝熹平三年(174年),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这孝廉不是什么实体职位,就相当于现在的预备干部。虽然孝廉是预备干部,但却是曹操政治仕途的开端。

后来他到洛阳当了郎官,这郎官也不是真正的官,相当于现在没有正式转正的见习官员,目的是让见习官员熟悉朝廷行政事务,然后根据评比考核结果,再派到实体岗位任职。

不久,曹操果然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有了实权。洛阳为东汉都城,是皇亲贵势聚居之地,很难治理。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皇帝宠幸的宦官蹇(jiǎn)硕的叔父蹇图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将蹇图用五色棒处死。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

● 一度官场失意回家打小鸟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