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2/4页)

时期东吴重臣,官至太傅。诸葛瑾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胞兄,其子诸葛恪也在东吴官至太傅。生于经学世家的诸葛瑾,治《毛诗》、《尚书》及《左氏春秋》。

诸葛瑾为避战乱与继母迁到江东,经鲁肃推荐,为东吴效力,胸怀宽广,温厚诚信,深得孙权信赖。215年,诸葛瑾奉命出使要刘备归还荆州。219年,他跟随孙权讨伐关羽。221年,他被派往蜀汉前去求和。在缓和蜀汉与东吴的关系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吕蒙病逝,诸葛瑾代吕蒙领南郡太守,驻守公安。孙权称帝后,诸葛瑾官至大将军,领豫州牧。

211年东吴建都建业(南京),此时在吴郡吴县(苏州)。诸葛瑾今年34岁,此时任中司马(武官)。

进入吴郡首府,经过路人指点,已经找到了诸葛瑾住处,先在附近客栈住下,安置了家丁和工匠。然后带着赵洪山和四个家丁拿着礼物,从客栈出来,顺着良平大街走了两刻时间,只见一座宽大的府邸,朱红的大门上方有一座匾额,上书“诸葛府”三个大字,很是气派。门口站着两个士兵,后面是两个家丁。

诸葛均与大哥分别时很小,可以说印象全无。马上要见到大哥了,他心里一阵激动。

第十四章 拜见诸葛瑾

诸葛均等人走近大门,里面的家丁见有客来访,就迎了出来。

赵洪山上前施礼说到:“两位大哥,请通传一下,他的三弟诸葛均来访。”说着,递上两颗金豆子。

听说是三老爷来访,两人不敢怠慢,金豆子也不敢接。忙进去通传。

过了片刻,只听有人说道:“是小均吗?”随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走了出来,他面貌俊朗,脸有些长。诸葛均长相颇像其父,他一眼就认出他来。

诸葛瑾一把将他抱住,哽咽着说道:“是小均,我的兄弟!”

诸葛均也哭着叫到:“大哥。”就再也说不下去了。

诸葛瑾搂着他进了客厅,才放开他,让他坐下。这时一位中年妇女走了出来,后面跟着一个年轻妇女。

中年妇女是他们的继母宋氏,40岁左右,相貌端庄慈祥,因为从未生养,保养得很好,肌肤白净细腻。她见到诸葛均哭着说道:“十一年了,均儿,可想死我了。”

诸葛均跪下叩头说道:“拜见二娘。”

站起来后,诸葛瑾介绍年轻妇女:“这是你大嫂。”

诸葛瑾夫人王氏,28岁,相貌俊秀,只是神情给人有些不太容易亲近的感觉。

两人也见了礼。

几个人絮絮叨叨地唠了半个多时辰的家常。诸葛瑾问到:“小均,你这次来有什么打算?”

诸葛均说到:“也没有什么大事,主要是想大哥了,对了,小弟随身带了点礼物,不成敬意。”说着挥手示意。

堂下站着的一个孔武有力的家丁,抱上来一个箱子。

大嫂对他一直不太热情。自从诸葛瑾当官之后,她自己家里的许多亲戚,时不时的找上门来,令她十分烦恼。听诸葛瑾说过,他的弟弟们在家务农,生活自然比较贫困,诸葛均此来大概又是来打秋风的。

她见诸葛均送上来一个箱子,心想又是些土特产之类的东西,也懒得看了,挥手示意仆人收下。

一个仆人上前接过箱子,只觉入手沉重,没有防备,失手将箱子掉到地上。“哗”的一声,滚出满地的亮闪闪的金子,足有几百两。

大嫂心里顿时高兴起来,心想夫君的兄弟出手还真是大方。

诸葛瑾吃惊地看着弟弟,心里有些不安。他想二弟跟了刘备,送来怎么多黄金,会有什么图谋。于是开口问到:“小均,这些是不是你二哥让你送来的?”

诸葛均笑道:“大哥,别多心,二哥那点俸禄也就够吃饭的。这些金子是弟弟我经商赚来的,保证干净。”

诸葛瑾不放心地问到:“你做什么营生能赚这么多钱?”

诸葛均端起手中的茶碗,说到:“大哥,你觉得这茶怎么样?”

大嫂插话说:“这茶名叫白毫,极其名贵的,平时都不舍得喝,你来了才拿出来的。”

诸葛均说到:“这个茶叶就是弟弟生产的。”

见他们吃惊的神色,他又说道:“香皂你们用过了吧,那也是弟弟生产的。”说着将两个姐姐经销的事情也告诉了大哥。

这下诸葛瑾放心了,高兴的说到:“好,好,我弟弟出息了,还能照顾两个姐姐,大哥为你高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