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部分 (第3/4页)

消息。

要说康熙五十八年年底,京城有什么新闻,莫过于十三阿哥的“复出”。

其实,说是复出也不贴切,因为十三阿哥没有当差,还是同过去似的“养病”,但是谁都晓得,已经不一样了。

不到一个月的功夫,宜德二妃已经传召十三福晋入宫几回,每回都有赏赐下来。

御前当差的两位太医,也是常驻十三阿哥府一般,为十三阿哥诊治宿疾。

一时之间,往十三阿哥府“探病”的人络绎不绝。

十三阿哥府大格格,已经十七岁,受十三阿哥所累,一直无人问津。大格格虽是庶出,但因是头一个孩子,十三阿哥也视为掌珠。

十三阿哥同曹颙还念叨过几次,想要张罗女儿的亲事,又不敢。怕宗室那边想起这个女儿,抚到蒙古去。

只能等着,看何时求个恩典,为女儿主婚。

如今,随着十三阿哥的“复出”,大格格成了香饽饽,不少人打听。就是十三岁的二格格,也开始有人想要割亲,扰得十三福晋烦心得不行。

十三阿哥一边调理身子,一边就留心几个儿子的功课。对于那些上来攀关系“亲朋”,只打发管家相陪。

左右他在“养病”,如此也不算失礼。

皇父已经有口谕下来,这边六龄以上的阿哥明年都要往上书房读书,现下就为这个做准备。

如今,上书房里只有几位年幼的皇子,其他都是各个皇子府的皇孙阿哥。

十三阿哥没有“望子成龙”,也不愿儿子们表现得太差,受堂兄弟们的耻笑。所以借着年前还有些功夫,查儿子们的功课。

这日,却是曹颙携王鲁生登门。

十三阿哥自然收起养病那套说辞,请两人客厅相见。

王鲁生从曹颙处借银十万两,加上从京城族人同乡处筹集的五十万两银子,早已从内务府银行那边办理完手续。

这些绢帛,他是要等明年开春运往广州的,就同十六阿哥求情,还搁在仓库里,等过了年,再雇船南下。

他之所以滞留京城,是等山东那边运银过来。

如今,银子到了,还了各处挪用的银钱,他就要返乡过年。今日过来,是同十三阿哥辞行。

十三阿哥因银钱之事,对他心有愧疚,听说他明日就要走,忙使人传话给福晋,置办酒席,为其践行。

这其中,不仅看曹颙的面子,还有门人王全泰的面子。

不过,曹颙今儿来,除了陪王鲁生,还有其他事儿同十三阿哥商量。

“你要下广州?”听了曹颙的话,十三阿哥不禁讶然:“天南海北的,怎么想起去那儿?”说道这里,不由皱眉,道:“不会是操心我那三十万匹布吧?若是因我的缘故,累你至此,休要再提。”

王鲁生在旁,也是诧异,问道:“曹爷,要是俺没记错,曹爷还得一年多才出孝。若是不放心十三爷布,就让俺明年顺道带广州去。那边暖和,就是搁在布庄子里,一年也比京城多卖几个月。”

曹颙摆摆手,道:“二位误会,不是为夏布的事儿。只是有些不放心魏信,趁着现下没起复,过去看看,总要得个准信。”

前些日子,张义除了使人送洋货回来,还有信回来。魏信乘坐岳父家的船去西洋,已经三年。原是说好今年春夏返航的。

没想到,过了中秋,还没有消息。有消息回来,说是沉船了,还说有遭海盗洗劫的,传言不一。

海上航行,是将性命托给老天爷,张义心里没底,给曹颙说了此事。

这些年,同魏信虽聚少离多,但是曹颙对这个少时之交也带了几分感激。

要是没有魏信在广州料理,财源广进,曹颙的生活也不会这么自在。

想到魏信出洋前的“托孤”之举,曹颙心里沉甸甸的。正好有康熙的“口谕”,曹颙就想跑次广州。

魏信进京后,同十三阿哥见过。十三阿哥晓得他是曹颙倚重的臂膀,听了他生死未卜的消息也觉得沉重。

“魏五爷年岁不大,听说人是极仗义的。我在广州时,没少听人夸他。当年全泰在广州那几年,受了他不少照顾。我还想着什么时候见了,好好谢谢他。”王鲁生闷闷的说道。

他也是海边人家,自然晓得海事艰险。

茫茫海上,船只但凡遇到意外,那才是求救无门,别无生天。

“你若离京,虽不是大事,皇阿玛那边也无法瞒的。总不好为这个说辞,就去广州。朋友之义固然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