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 (第1/4页)

【历史上的赵构,青年时代胆气雄壮,中年时代怯懦保守,老年时代放任**,有些虎头蛇尾的味道。】

赵构那边急急忙忙开宗立派,西北这里却不着忙,但也不是一无动作。

首先是阐明政治主张,号召民众,争取民心。呼吁中原百姓奋起抗战,打倒外寇,接回宋皇。在国家、民族的高度上,在政治路线上,把赵构集团比下去。

其次是联络中坚力量,争取中间势力,压制主和派,打击投降派。联络李纲、宗泽、韩世忠、张浚等主战人士,联结河北、山东的抗金义军,壮大抗战力量。团结中原各界爱国人士,共赴国难。反对主和论调,贬斥主和官员,惩治投敌、资敌分子。

赵构首鼠两端,抗战不甚坚决,想御金军,却不敢重用李纲、宗泽、韩世忠等主战人士,反而重用汪伯彦、黄潜善、张邦昌等投降派或主和派,这是赵构的致命败招。

第三,整顿吏治,改革军制,放宽言论限制。如今脱掉了紧箍咒,政制和军制的改进、改良,不必瞻前顾后,干起来得心应手。

新的万里长征才刚开始,当前的主要精力放在抗战上,改革、改良不可能全面铺开,需要时间、步骤,需要逐步进行,层层递进,一些还得修正和慢慢地完善。

金国、西夏对宋国的形势又将作出什么反应,会采取什么对策呢?

四三 东迎西拒

送走客人,刘通等人在长安作出初期的军事部署,东线兵力21万,西线12万,勤王之师2万。

西面,以吴阶任熙河兰湟主帅,种师中任延州、横山地区主帅,以唐重驻扎长安,策应南北二线。吴阶33岁,有将才,他手下有吴嶙、郭浩、杨政三个小兄弟,骁勇善战。

【吴阶是北宋末期南宋初期的名将,曾多次击败西夏军队的进攻,并将金兵阻挡在陕西宝鸡以北,粉碎了金军西进四川的企图。吴嶙、郭浩、杨政三人,史称蜀中三大将。】

东线,由于金军发起了大规模的二次进攻,我军预拟的战略反攻转为战略防御年六月,东线战略防御会议在太原举行。会议开门见山,刘通话音刚落,与会人员直奔主题。

张孝纯首先发言:“金军分为四路同时向我河东三个方向发起攻击,意在使我首尾难顾,希望在其中一处打开突破口,打乱我们的整体部署。金军分道而来,犯了兵家大忌,虽有18万之众,但若分而视之,每一路兵只在3到6万之间。”

吕将:“孝纯言之有理,金军将河北的战法搬到河东,仍然四面出击,没有吸取上回的教训,给了我们各个击破的机会。”

岳飞:“金军的兵力北重南轻,北面的大同11万,应州4万;南面,完颜宗弼(兀术)的3万尚在河北真定,要进入河东的阳泉、太原,还需花费一番功夫。金军北强南弱,中部、南部是其薄弱环节,我们的文章先从南面做起。”岳飞此时23岁,风华正茂。

公孙胜:“趁兀术还在河北,先对付应州的4万金军。我们集中优势兵力打他们4万,解决了应州之敌,再分兵南下,与太原守军汇合,迎击兀术所部,然后我军趁势东出,与前期南下的勤王之师互相呼应。”

戴智:“为消灭应州之敌,北面大同务须固守,大同兵力有所削弱,将士们压力很重。”戴智跟刘仲偃在后方筹措粮草,有感于先前战斗的惨烈。

康包:“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丈夫战死沙场,得其所哉。铁包但有一口气在,绝不让金狗踏出大同一步。”众人击掌相和。

刘通:“金人妄图灭亡中国,刀兵一起,将有多少将士埋骨他乡。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咱们军民同心,官兵戮力,不斩胡虏誓不休。”

与军事工作相对应的是群众工作。发动民众,鼓舞民心、激发斗志,搜集情报、提供物资保障,是政治斗争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我们不是让百姓赤手空拳去战斗,而是让百姓热爱家园,热爱子弟兵,仇视敌人,不资敌、不助敌,尽量使敌人变成聋子、瞎子,陷敌于不利的境地,倘能如此,就是群众工作的巨大成就。

除了以前所做的群众工作,这回还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一是推广传唱抗战歌曲,二是进行抗战宣传。《我的祖国》《精忠报国》等激励人心的歌曲先在西北传扬,再向东传入中州,当然除了后世之歌,时人所作的歌曲一样并行于世。

在抗战宣传方面,刘通在太原军事会议之后,曾经作了一个战争总动员,其文如下:

乡亲们,勇士们!金国贼子来了,西夏豺狼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