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部分 (第1/4页)

只可惜这时代没人能听她的建议。

她可怜的小亲亲哟,以后不会十四五岁就嫁了吧?

看不到她穿红嫁衣,真是好遗憾啊。

方氏其实心里并不觉得孙家是个好亲事。

她儿子以后一定是信国公,因为李锐的前程要落在太子那里封赏,她自己出身不高,在交往圈里就吃尽了苦头,不想以后找个媳妇回来,也和她一般被人觉得配不得信国公夫人这个位子。

但家中老太太看人极准,她打听了好几个交好的人家,都对孙燕妮这个孩子赞不绝口,说是性格极好,而且很通情达理。一个十岁的女孩子被这么多人夸奖,那就一定是有过人的地方。

江南孙家早就破落,和陆家不同,孙家在破落的时候就分为了好几支,各自发展。兵部侍郎孙英是春秋时期兵法家孙武的后代,也就是三国时期孙权留下的后裔。就郡望和门第上来说,确实是不差,不然当年赵老将军也不会把女儿嫁给他。

但孙家在西胡乱华的时候早已破败,如今只能说是个没落贵族,这一支也就孙英坐到兵部侍郎,算是最高的了。

而孙家分出来的另外一支一直跟着江南陆家混,那年江南大水,几乎是到了覆灭的边缘,更是落魄至极。

方氏为人父母,总觉得自家孩子配得上更好的,像是江家、齐家、刘家那般的大世族。即使不是大世族,朝中也有不少勋贵家世比这位孙英要更好的。

方氏心里不大乐意,面上难免就会带出来一些。

顾卿见方氏不是很高兴的样子,显然到了此时还不开窍,真是替她捉鸡。

看来在她死之前,还得请那位德阳郡主多给她家媳妇讲讲课,智商是硬伤,政治觉悟这东西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说起来都是泪。

咦,她也有政治觉悟,其不是证明自己也不是普通女人?

方氏一脸犹豫,就是不肯说好还是不好。她心里虽然不乐意,却不敢抵着家中老太太的意思来的。这时候老太太一发怒,哭的就该是她了。

“蠢货!若是此战胜了,你丈夫已经是国公了,还能如何再升?皇帝势必只能恩及子弟,封赏你的儿子。到时候李茂功高盖主,再找个显眼的亲家,你是嫌你儿子不够惹人忌惮,觉得他死得不够快是吗?”

张静的声音幽幽的出现在她的耳边。

方氏尽量不引人注意的用余光扫视了一下自己的右边。

大嫂的裙摆正在她的脚边,显然就站在自己的右后方。

经过这么久,方氏已经明白大嫂是个面冷心热的,每次出来虽然口气不佳,但提醒的地方都正是她没想到的、欠缺的部分。

大嫂怕是也后悔自己差点让信国公府出事,所以连投胎都不敢,只能偷偷关注着信国公府,一有机会,就想着帮忙吧?

若是当年她还活着时候,自己能不被她忌惮,跟在她后面学几年管家理事,朝堂大局,想来如今也不会这么被动,也到处惹人笑话。

‘谢大嫂提醒。’方氏在心里感激。

“我可不是帮你。我儿子如今也在你府里,两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只是为了自己的儿子而已。我儿子就不同了,虽然我和李蒙都死了,但皇帝还把他记在心上,暗定了晋阳张氏的嫡女,哎呀,一想到这个,我就好生快慰。”

张静笑的十分满足,连说话的口气都没那么难听了,“你虽然没什么见识,但老太太出身还不及你,眼光却比你远得多。以前你没有多学学,如今听她的总是没错的,还有三个月,多看多学吧。”

方氏见张静的裙摆没有了,便知道她如以前一般又来无影去无踪了。

她抿了抿唇,最后还是在顾卿惊讶的表情中点了点头。

“娘既然对这孙家的小姐这样亲眼有加,那媳妇这就派人去给孙家送信。”

也许是方氏自己想通了让顾卿十分开心,也许是想到小孙子的婚事可以有了着落心中兴奋,平时到了午膳时间已经昏睡过去的顾卿今日却还是精神抖擞的很。

李锐和李铭、李钊见奶奶今日居然能和他们一起用膳,心中意外极了,三个孩子吃完晚饭,顾卿单独留下了李铭,叫两个孩子先回去了。

李铭喜滋滋的等着奶奶跟他说悄悄话。

是要给他什么只有他有的好东西吗?

还是有什么任务只有聪明伶俐的他才能去办?

李铭越想越高兴,心里有无数个小泡泡一个一个的升了上来。

结果顾卿只说了一句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